177 第八十九章 退幕后卢八娘放权 求赈灾于郡守免职(一) (第2/3页)
们住了;前殿新设的厨房建好了,以后王爷用什么在前殿直接传饭方便得多,也可以留议事的官员们用餐……”
一气说了十几件事,平安又问道:“请王妃示下,如今府内的下人不过百人,是不时新选些良家女服役?还有如今总算有了像样的内廷,也不好让小厮出入了,我想不如选些男童充作内侍。”
卢八娘摇了摇头,“府内不过我们一家四口,近百人服待已经足够了,我们一起把每个人的职责明确下来,以后就按新规则奖勤罚懒。至于内待的事,千万不要,我们淮北人口尚且不足呢。”
“王妃宽厚,奴才哪里敢从淮北选人呢,不过是虏来的胡人中有几个七八岁的小子,我瞧着还算机灵,便要了过来,想着用心带上几年,在内院用着正好,并不会损害王妃的英名。”
“也不只是名声。”成为母亲的卢八娘根本听不得把七八岁的孩子变成内侍的事情,她摇手道:“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不可害了他们一生。”
见平安低头不语,卢八娘内心恻然,听说平安几岁时就被卖到了宫里做内侍,连自己的父母也不记得了,便低声道:“平安,你若想要什么,只管对我说。”
“奴才想要的王爷和王妃都已经给了,”平安一时恍惚,但很快从无奈中清醒过来了,“奴才自幼入宫,只一心跟随王爷和王妃,别无它想。”
没有亲人,没有后代,也没有相伴的妻子,这就是平安的一生。
卢八娘想想对平安说:“你既然收留了那几个孩子,就把他们认做义子吧,好好将他们养大,也算是个寄托。”
平安本想反驳的,他就是认义子也不想认胡儿,但是他犹豫了一下便就接受了,心想,王妃自从有了儿子,一天比一天和善,就是对胡人也非常好。本着王妃说的就是对的原则,平安赶紧上前答道:“奴才听王妃的。”
后来平安用他的后半生收养了近百名孩子,大部分是胡儿,受王妃的影响,他对胡人和汉人一视同仁,并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材,在这些孩子的围绕下,他的晚年生活也很幸福。
作者有话要说:周一的早晨给大家问个好!
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似乎近期作者给大家的评论回复都没有发上去,不知是不是这样,因为周末在作者页面看不到,如果是真的,实在是令作者伤心了!
作者本身也是读者,又是从读者转而成作者的,一直觉得晋江的读者界面不错,但是作者界面就要差得多,最主要是慢,很多时候只能选清晨发文(注:作者特别能睡,不是夜猫子型)因为到了下午就更慢了,还有回复评论时常要重新刷新才能看到,有时回复完就没看,结果--
今天抽时间把一些回复内容整理一下,明后来发出来。
还有,作者今天才知道这篇文在《大家闺秀》比赛中得奖,大家说的蓝章就是这个,自己散花庆祝一下!
祝大家看文愉快!
感谢杏芸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4-12 08:44:35
感谢学院派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4-12 13:37:59
感谢杏芸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4-12 13:40:34
...
卢八娘从淮北大营到平北城,意味着淮北的政治中心也由原来在淮河北岸正式向西北迁移了。【全文字阅读.】喜欢网就上。随着淮北军所控制的土城不再只是淮河北部的一隅之地,而是雄居黄河之南,淮河之北的大片领土,大青山脚下的淮北军大营已经完全成了大后方。用发展的眼光看,淮北军一定会继续向西北迈进,那时候平北城也会成为整个淮北的中心。
这一次的迁移,也伴随着淮北行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原来的淮北军大营那种类似大家庭的供给制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淮北建立起了一个比同时期诸国都要先进和全面的管理制度。
这种管理制度在政治、军事方面是封建制以特点的中央集权,但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却加杂着自下而上的自由思潮,能够保障淮北具有足够的活力持续发展。
卢八娘亲手推动了所有的改革,但她并没有为自己保留任何一个行政职务,这当然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
在随着司马十七郎到淮北开创一片新天地时,卢八娘就预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她也没有为延续自己的权利而努力。在这个男人社会,留下眷恋权利的印象对她很不利,对儿子也很不利,衡权利弊得失的结果,她觉得不争要比争好。
司马十七郎看到卢八娘有条不紊地将淮北的政务、经济顺利移交,他的感觉就是不放心,“王妃,没有你在管着,他们能做好吗?”
卢八娘一笑,“你怎么会这样说?淮北的官员都是一时之俊才,也是我们用心挑选出来的,他们的才能自然能够胜任所任的职务。更何况,按我们的安排,所有的权利都是相互制约的,而最终的权利都要集中在你的手上。”
这一点司马十七郎也是非常认可的,在设置官员,分配职责和权利时王妃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她的很多安排猛然听到很奇怪,但越推敲越觉得有道理,想来她一定思考了很久。
司马十七郎本应该支持王妃退出淮北政权的,毕竟淮北已经过了草创时期不正规的阶段,还让女人继续掌权并不合适,但是他还是可惜,“王妃,你的才能如果只用在内院实在太可惜了。”
时代的主流思想就是如此,在淮北王还活着的时候,淮北王妃在最艰难的时候出来坐镇后方是无可厚诽的,但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变了,卢八娘退居幕后的时候到了。
诚然她可以继续留在淮北大营维持原来的局面,但也不过再多延长几年的时间而已,并且一不小心会落得骂名。卢八娘是最机敏的人,她早为自己准备好了后路。
青州是她的地盘,那里还有一个郡是她的汤沐邑,几年的经营,已经完全掌握在她的手中,她只要抓住青州,抓住船队就能保障自己和儿子们的安稳,退居幕后又何妨?
在利益方面,卢八娘总是清醒的,她从没想过把自己完全交给别人,理由嘛很简单,如果男人不可靠,想靠也靠不上,必须靠自己;如果男人可靠,那么自己多一条出路也没什么不好,而且可靠的男人也不会反对。因此她嫣然一笑道:“我自然也不会完全放手,首先是青州,我现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里,为淮北建成一个最可靠的后方基地。再有如果需要我帮忙,我自然责无旁贷。”
这样确实是最好的结果,司马十七郎也只能接受了,但是他每于重大的政务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