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第百二十一章 表明态度崔家投靠 攀附权贵卢九献女(一) (第2/3页)
前。”
“崔家就不同了,上百年的世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而维系着,就同卢家一样。”卢七娘娓娓道来,“而且崔家内部要比卢家团结得多,自从一直与我夺崔家大权的崔嵘战死后,整个崔家完全控制在我手中了,这一点你不必担心。”
卢八娘突然觉得崔嵘能争得平叛的主帅,也许有崔家大夫人的暗地推动?难道卢七娘事先知道崔嵘会兵败身死?万一崔嵘胜了,她不是更难制住对方了吗?
当然纠结这些事是没用的,卢八娘也只是在脑海中略一打转就放下了,她只要知道崔家大夫人,她的堂姐卢七娘在崔家内部的角逐中胜利了,取得了崔氏的掌家大权就行了。
于是她笑道:“我从来没担心过姐姐的实力,只是我不想拿儿子的亲事去换交换。”当年旭儿已经为了淮北放弃了一次心爱的女孩,她决不会再让旭儿伤心难过了。
竟然是这样的理由?卢七娘很艰难地理解着,可精于计算的她对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似乎并不很懂,“如果崔氏女嫁给世子不行,嫁给郡王也可以。”
“两个都是我的儿子,我都想他们幸福,”卢八娘更加肯定地强调,“让他们娶自己喜欢的人吧。”
崔大夫人听到了这样的话,再是见多识广,也不由得目瞪口呆,只为了儿子的喜好,就放弃大好的联姻机会,淮北王妃还真任性!“可是……”
“我明白,但是在我心里儿子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我宁愿付出更多,”卢八娘微笑着抬起了手,打断了崔家大夫人的劝告,然后她又轻松地说:“不过,我想我们也一样可以合作,因为合作的基础是利益,我们有共同的利益。而且,事实上我们已经合作过了。”
“合作过了?”
“是的,氏族谱重修了十年,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这其间姐姐也没少出力吧。”
“原来有淮北王府参与?怪不得有时我已经觉得完全没有希望了,却总又峰回路转,竟是这样?”
十年前,发展起来的小士族和新兴的庶族就提出重修士族谱,而且得到了皇上的赞同。而立场正相反的以孟崔卢为首的大士族完全落了下风,特别在对舆论影响最大的孟家置身事外后,崔大夫人与卢家、陆家等等虽然一直在努力,但已经不抱太多的信心了。
但是,每到他们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帮助从天而降,于是重氏族谱的争议过了十年还是在争议中。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淮北王府在背后有所动作,可见淮北在京城的力量远远地超过了自己的认识。于是卢七娘更坚定了信心,“王妃,从今天起崔氏就效忠于淮北王府了,京城中的事情都可以交给我办。”
这一次司马十七郎回到京城,最根本的目标其实是获得人心。京畿之地,正是受朝廷影响最大,也是最忠心于朝廷的一片土地,欲使民心归附,展示淮北的成绩是一方面,得到世家大族的认可也是非常重要的。
崔家是第一个明确投靠过来的大世家,可以说卢七娘的政治眼光确实很好,行动确实果决。
“很好,”卢八娘笑道:“王爷和我从不会亏待为他做事的人。”
高速首发浮生小记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第百二十一章 表明态度崔家投靠攀附权贵卢九献女〔一〕地址为。
...
84_84279卢七娘早就知道淮北王妃与孟家的这位表兄情谊非比寻常,她不想于孟白已经在淮北王妃心里种下了很多对自己不利的种子的情况下谈起正事,于是她自问自答道,“他一定说我骗了他,可是他不想想,皇上想让他的女儿进宫他不肯,谁敢平白无故地得罪皇家娶了他的女儿呢?”
这其实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但是孟白就是没想通才上当的,于是卢七娘得出了结论,“所以他的嫡长女能嫁给我儿子已经是很庆幸的事了,否则孟右军只能把女儿送到京外,甚至送到道观尼庵出家。”
看卢八娘没有反驳,她又说道:“我不是自夸,以孟右军和他夫人的处事能力,儿媳妇虽然是嫡长女,但其实并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还是嫁入崔家后在我的教导下才真正成熟懂事了。”
此时卢八娘不得不反问一句了,“听说大郎的庶子不少啊?”
“这一定还是孟右军说的,”卢七娘不屑地摇摇头,“我家大郎的身子不好,我这个做母亲难道会给他塞一屋子妾室,让他沉迷于女色吗?不怕你笑话,大郎成亲前屋里都没有伺候的人。”
“还是媳妇有了身子后,我才挑了几个有宜子相的侍女送过去,都是算好了易受孕的日子才合房,为的就是多生几个孩子。”
孟白毕竟与卢八娘有着不同一般的关系,所以她一直是倾向孟白的,听着卢七娘的话,卢八娘原来的不以为然消失了,她突然理解了卢七娘。
虽然卢七娘一句苦也没诉,但是生养了四个孩子的卢八娘完全能够想像到抱着生来就不健康的遗腹子,带着他一点点地长大,卢七娘的心里有多煎熬。可能儿子有一点的风吹草动,她就会吓得整天吃不下饭,整夜睡不着觉,然后儿子总算长大了,娶亲了,她该有多怕他不能留下后代……
现在崔家的大郎的病终于发作了,可是在卢七娘的心里早已经承受过千百次这样的痛苦了,所以她虽然还是痛苦,但是却也有些麻木了,于是她能够平静地坐在这里与自己说着这些。
卢七娘感觉到淮北王妃态度的转变,点头道:“儿媳妇最初不知道大郎身子不好,所以也是有些埋怨我的,但是现在她完全懂了,而且还从心里感谢我这个婆婆,我是真正为她好。”
“现在就算大郎去了,家里也有六七个庶子,总能好好地养大几个,撑起崔家长房的门户。不只我和儿媳妇将来要靠他们,就是嫡出的两个孙女也要靠她们的兄弟为她们撑腰。”
卢八娘听了卢七娘的理论,不由得再问道:“儿媳妇会守在崔家一辈子?”本时代妇人再嫁并不是少见的事,特别是从淮北传来的风气,更是开放,卢七娘怎么就这样有信心她的儿媳妇也会如她一般在崔家守上一辈子呢?
“孟右军恐怕会想接儿媳妇回孟家,但是儿媳妇肯定不会走的。”卢七娘肯定地说:“她生养了两个女儿,怎么能放得下呢?再者我们婆媳一向和睦,我就像教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教她怎么管家,怎么约束崔家的旁枝子弟,怎么看懂朝堂上的事。等我老了,在崔家的小辈能立起来之前,崔家所有的事就要由她来管了。”
然后崔孟氏就会长成下一任崔家大夫人,就像卢七娘一样。
也许这并不应该算是人生的悲剧,但是卢八娘还是喟然长叹一声,“唉!”。
“世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