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御膳房 (第2/3页)
役”多人,如某王府、某大臣或饭庄所制菜点,一旦为帝后所赏识,即招其厨入宫。如清朝末年,一个卖芸豆卷的小贩,因其所做芸豆卷得到慈禧的赏识,便被招进宫来,专为她制作此品。这种厨役,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而实际上,有的人每年仅做一二次菜点,有的甚至从未传制一菜一点。除了众多的厨役、司膳太监之外,还有一些专门为皇帝研究吃喝的御医。他们为了迎合帝王的口味,千方百计搜寻食物奇谱。如太医官忽思慧,仅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就向皇帝呈献“聚珍异馔”和“诸般汤煎”的食谱150个,“神仙服饵”23种,“食疗诸病”61种。
由此可见在紫禁城中,专为皇帝服务的御膳房的人员可能就要超过一千两百人之多。这绝对是一个机构臃肿、人员庞杂的部门了。而且“帝王一餐谱,百人数年粮”。平日皇帝最普通的一顿饭也要上20左右品菜,也不知道皇帝最终能够吃到几个菜来。
林洲从慈宁宫给李太后请安后,又去了坤宁宫给仁圣皇太后陈氏请安。还是要先到御膳房那边去实地的考察一下才能去做合理的计划啊,于是林洲在一帮太监宫女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向乾清宫的御膳房杀去。
林洲一行离养心殿的御膳房还有一段距离就看见那里已经站满了人,大约有两百来人。
只听见一声整齐的山呼声:“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很是响亮,倒是下了林洲一跳。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来御膳房看一看,也没有通知什么人,而这些的人好像是预先知道的一样,竟然摆出了这么大的排场来欢迎自己。看来在这皇宫中,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别人的注视之下啊。这到底是皇帝的悲哀还是皇帝的荣幸呢林洲心里充满了一种无力的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监视着,如何能让人的心里感到舒服。也许作为一个人上之人,生来就是如此的吧。
“都平身吧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不要在朕的面前出现了。”林洲的心里有了一丝的不快,说出的语气也是让那些管事的太监们有一点的畏惧。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招来一顿无妄之灾,在这些人的心里面眼前的皇帝可不是什么易于的主。以前的万历皇帝可是一个很混账的皇帝,经常地拿一些太监宫女来虐待的,而且还乐此不疲。
各个管事都把自己的手下人带走了,不一会儿整个场面上只有几个庖长、领班拜唐阿等人了。现在的养心殿御领班拜唐阿膳房的管事是一个叫做张兴的首领太监,年纪大约有三十多岁了,听说进宫已有近二十年了。
“万岁爷,现在养心殿御膳房的各位管事和司膳总管都在这里了。恭请万岁圣安”然后又一一的介绍了旁边站的几个手下人来。
“这是专做山东菜的领班拜唐阿赵生,他善做山东菜。皇上最爱吃的九转大肠就是出自赵生之手的。”
林洲看见一个年约四十的中年人,高约七尺,眉尖眼阔,长得有点儿用现代的人的话说就是很有魅力的。可能是长期从事厨师的职业使得赵生的身材很是发福的,这也许就是厨师这个行业的一个通病吧。
张兴接着又介绍了其他的几个主厨的情况和擅长手艺菜式。其中有擅长烹制淮扬菜的赵一新,擅做徽菜的刘天凌等。
林洲也没有多说什么,就是让张兴带着在御膳房中参观一下。养心殿的御膳房是在养心殿的南面的几幢建筑中的,有人员共计约三百二十人左右。他们提供了皇帝和诸多的后宫嫔妃的膳食点心、果酒蜜饯等食品。林洲从北门进入到御膳房的中心位置,也就是“操作间”,只见有二十多个锅灶一字排开的在一幢很大的房子里,房子是通透的大间。所有的灶台都是用琉璃的砖块包裹起来的,地面上也不知是铺的什么,很像是后世的瓷砖一样的东西。林洲也没有想到古代也会制造出这种家用的地板砖来,还以为只有三大殿和三寝宫里才会的那种最接近现在瓷砖的,造价昂贵的金砖来。林洲还是对古代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有所震惊,只是不知为什么这种没有流传下来。这样一来整个的厨房就能保持着很好的卫生,也不会留下什么油渍污垢等难以去除的东西了。
其实厨师的用具倒是和后世的那些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的,然后林洲又让张兴带他去了盛放食品原料的地方。打开房间的门就可以看见里面存放的食品原材料按照类别,分门别类的码放整齐的放在各种的保存的容器中,存放食材的地点有多处,普通的食材和一些稀有的、名贵的和贡品的东西是分开存放在不同的地点的。
林洲今天来的目的是为了找几个拿的出手的厨师来给未来的五星级大酒店撑场面的。这也是昨夜自己苦思冥想耗费了无数的脑细胞而想出来的,主要是不想让这些有着中华文化精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