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内阁的皇帝宴会 (第2/3页)
况罢了,今天听到内阁首辅的一番介绍,他才明白朝廷几乎快到了破产的边缘了。每年所短缺的税粮达到了一千多万石,相当于后世的九亿四千四百万公斤,即九十四点四万吨。要是用明朝的平均亩产量三点二石来计算的话,就是三百多万亩的土地,这在人多地少的大明朝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张居正看见皇上听完他的话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动静了,忙掩饰性的咳嗽了一声。
林洲被张居正的一声打断,知道是自己失神了,说道:“朕每天都呆在皇宫中,今天张先生的话使朕知道了国事的艰难,各位臣工为国真是辛苦了”
说完端起了酒杯,对着在座的一众阁臣道:“朕替天下的黎民百姓谢谢各位先生了”说完一饮而尽。
在内阁的阁员中张四维和于慎行都是读书人,写写文章什么的还是可以的,但是要说到经济财政多是一个头两个大。今天听张居正对皇帝说的一番话,自是明白他的用意,皆在心里想到:张居正的一番话肯定是对皇帝有很深的影响的,弄不好,明年的子粒田征税是会得到皇上的大力支持的。
果然,还没有放下酒杯呢,就听见皇帝的声音响了起来。
“既然是子粒田征税,那就由朕来做天下的表率。宫中所有的在南北直隶、顺天、保定、大名、彰德、真定、河间、怀庆等地的子粒田都纳入田赋的征收。”林洲对着张居正说道。
“臣定当鞠躬尽瘁,把这件差使干好,以不负皇上的重托。”张居正听到皇帝的决定后,内心是欣喜若狂的。忙站起来,对着林洲深深的一鞠躬道。
子粒田征税为何这么难关键的是大家都看着当今圣上的动静呢,为何因为要论当今天下谁的子粒田最多,那当然要数宫中的各位娘娘们了。在京师周边的六府之中在两宫太后及后宫所占的最多,其次才是那些亲王勋贵们。现在皇帝的表态是彻底的大小了一众人等的观望,既然连皇家都已经把子粒田都是纳了税了,那下边的这些人谁还敢说个“不”字,只好乖乖的认了,这可是减轻了事情的难度了。张居正也是为皇帝的态度高兴,做为皇帝的老师,张居正知道皇帝还是支持自己的。
“大家也别光顾着说了,还是趁热吃菜吧,这天太冷了些”林洲看见大家都坐在那里光顾着听他和张居正说话了,连忙的招呼大家吃饭。
众人也是在不自然的状态之下,开始了乾清宫的御宴。
大家都是朝廷高官,堂堂的馆阁成员,什么样的宴请没有经历过,自是不会再皇帝的面前表现的有点过了。都是细嚼慢咽的品味着,席上也是安静的可以。
现场的气氛有点儿沉闷了,林洲是那种不喜欢安静的人,但是今天是元旦,又不能来段歌舞助兴,要不然的话岂不是给那些吃饱了没有事情干的御史们找了借口了么
“朕素闻戚继光在蓟镇整顿军务,差使办的不错朕想把他调到京师来主持经营,不知道行不行。”林洲趁着内阁成员都在的时候提出了早就想好的计划了。
“这个,臣认为暂时还是不做变动的好。近来听闻土默特部和董狐狸所部蠢蠢欲动,蓟镇的防务还是要戚元敬来主持的。”次辅吕调阳接过皇帝的话头说道。
“哦”林洲听后一怔,问道:“是啊,我大明面对这些北元残余近两百年,一直是以防御为主,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力。”
说完也是不由的叹息一声,对于这些游荡的民族,已经农耕化的汉民族是没有什么能历彻底的清除的。只有等到热兵器时代才有可能取得绝对压倒性的优势,看样子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也不知道赵士祯的燧发枪研制的怎么样了,这么久也没有给朕汇报一声。
难道我想成立军官学校的事情就要胎死腹中了吗林洲心里有点丧气。
“还是由各位先生来统筹钱粮,莫要让前方的将士们忍饥挨饿才是,粮饷也一定要发放足额,不能让将士们在前线流血,而他们的家人在后方流泪才是。”林洲对着在座的诸位内阁成员道。
“可是皇上,以国库目前的状况,已经无法足额的给九边发放饷银了,朝廷财政无以为继。”王叔成听到后深感为难,如实的对着皇帝说道。他和户部尚书王国光是同年好友,自是知道太仓明时的国库情况的。
“嗯,这个嘛朕当拨付二十万两银子以解应时之急,到时用太仓存银冲抵,还是要还给朕的。”林洲想了想,把自己能够筹措到的银子都算了下来,包括文味轩下个月的利润还有内库剩余的银子,以及从御膳房节省下来的,统统加在一起也是只能凑出这么多了。
“臣等代表九边将士谢过皇上的体恤之情”众人又是要跪下来。
“都赶紧的起来吧,朕不是说过了吗,今天的宴席不用那么多的规矩。今天朕只是想更好的了解一下朝廷的政事,是向各位先生请教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