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内阁的皇帝宴会 (第3/3页)
的,你们都是朕的老师了,何必如此多的繁文缛节”
“皇上圣明是江山社稷之福、是大明百姓之福”张居正的一通马屁拍的林洲有点想吐了。
“朕方年过十七,何来的圣明,以后这样的话千万不要在说了”林洲也是不好意思起来,当着众人的面严肃的说道。
作为政治人物的脸皮都是有点厚度的,说以大家对于张居正的奉承还是没有感冒。
“等到明年夏收后,也许朝廷的财政状况会后所好转,但是从现在起的四五个月内,内阁还是要多想想办法,先把北方九边的军饷解决了。”林洲始终是关心着北方防线,在林洲的记忆中,好像在明朝的历史上发生的哗变和兵变多是因为欠饷的问题。要知道这个时代当兵可不是后世的保家卫国这么简单,当兵也是一种职业,只要能填饱肚子士兵们可是不管给谁当兵的。
“今年正月底,两淮的盐税押解进京当能缓解一二。”张四维的家族是山西的盐商,对于今年的盐税收入心里有数。
“这也是当一时之急众位先生还是应该广开财路,增加朝廷的收入才是正本。”林洲想要百官少点干涉自己在内宫中的改革,还是想和内阁达成一定的共识,于是想要灌输自己在内宫中简支开源行为,以便让内阁的众位大人能够挡住文官们的攻讦。
“可是这天下财货古以恒之,何以加征”张居正很是疑惑,心想:小皇帝不会是想要加税的吧
“张先生此言差矣,古人认为天下财货皆有度可是自汉以来,人口不断的增加,汉时才有人丁千五百万,而今我大明已有亿兆。若是真的财货有度的话,那我们岂不要是都穷困潦倒了”林洲反问道。
“这.......”张居正顿时哑口无言,他不知皇帝从哪里得来数据,但是仔细的想一想皇帝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座的内阁阁员们,对于政事都是行家里手,但是对于经济上的事情多是不怎么了解的,看到皇上和首辅的对话也是插不上什么嘴。有明一代真正的经济学家可是没有几个的。
“其实天下的财货是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的,国家的财富只会随着商品的流转而不断的增值,所以没有什么天下财富固定一说。”林洲对于经济也是知之不多,上学的那会只是学了些政治经济学而已,要是来和张居正讲原理的话,多半还是能够蒙的住的。
“古人的理论也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而成,难道古人的话错了吗”张居正不会为了皇帝的一句话就改变自己的认知的。
“这社会是不断在发展的,也许他们当时是正确的,但是经过这么多朝代,难免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永远都不是”林洲非常肯定的答道。
“宋时,其朝财政收入几达亿兆贯之多,相当于大明财政的几十倍,这说明什么”林洲质问在座的内阁成员。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均想:难道皇上要学前宋重开海禁吗
“从宋朝的财政状况上来看,说明我们的政策还是有很大的不足,还是有很多的潜力可挖的。”林洲自己给出了答案。
“难道皇上要重开海禁吗”申行时在一旁问道。
“这到没有,只不过朕想在宫中实行一些新政罢了。现在只是还有一些后顾之忧......”林洲扫视了一圈众人,想看看他们的表情来判断一下他们的意思。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说:恐怕这才是今天宴会的主题吧。皇帝绕了这么一大圈,都是给这个打掩护的,看来是不表态不成了。
“只是不知皇上想如何的在宫内改革”还是张居正先问了起来。
林洲见张居正开了话头,于是屏退了殿中的宫女太监,只留下了冯保一人在旁服侍。
“朕,跟你们明说了吧。”林洲看到他们有了些松动的迹象,于是把话挑明了。
“北城的文味轩是朕裁撤了宫中的几个御膳房,打发一些御厨们办起来的。开业二十天来已经入账近十万两银子了。”林洲慢慢的讲道。
听到这里,众人也是没有多少的惊愕表情。因为京中已经盛传着文味轩是皇帝开办的,只是找了些人在前台而已。因为所出菜肴均是御膳房精制,所以在京中生意火爆。也没有什么人以玩物丧志来上书阻谏,凡是能吃得起的具是达官贵人、王公显贵们,犯不着得罪这些人。只是众人皆被文味轩开业以来的利润所吓到了,没有想到这酒楼竟然会如此的赚钱。
“所以朕计划着,将会逐步的把宫中的一些监司局衙门从宫中裁撤掉。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为内宫减轻开支。至于人员的安排吗朕自当安排好所有裁撤人员的生计。”林洲没有详细的说明具体的方案,只是想要内阁能帮助自己挡住来自官员们的非议而已。xh211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