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逃出生天 (第1/3页)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二十八节逃出生天
延庆城西北桦皮岭
“大人,前边已经没有路了”。
“带我去看看”
一人来到山崖边,只见入眼的都是些乱石荆棘和树丛,根本就没有人烟走动的迹象。心中不免的有些失落,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沮丧的很,一个个有气无力的歪倒在路边。他们一个个的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像是几天没有吃过东西般不停的扫视着四周,像是想要发现一些猎物。
这群人大约有八九个,为首的就是镇北堡的千户许继。只是他现在的样子实在是惨不忍睹了,浑身上下的盔甲到处都是破损的,腰间系着一块已经看不出颜色的布。那是当初马贲用来给他包裹刀伤的部分衣襟,经过几天的时间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黑呼呼的就这样扎在腰上。
自从镇北堡突围以来,现在已经是第五天了,原来有二十多人的,一路的劳顿加上伤口的复发,已经有无人死在了路上,而他们也是逃进了这桦皮岭的山区来了。
由于张克江的阵亡,许继和杨毅让马贲带领着堡中的百姓们撤退,敌人攻陷了镇北堡,下一步应该是去延庆县城,所以没有让马贲带百姓撤往延庆,而是带领他们向西穿越山林去张家堡。而许继和杨毅两人就率领剩下的士兵和青壮在山道的两旁截击敌人,不让他们追上。这两百多人和蒙古追兵接连打了四场,直到天黑敌人不敢追击才罢休,不过突围出来的两百多人也就仅仅剩下二十多人了,杨毅也在一次战斗中身重七箭,不治而亡。这几天也是天黑活动不便,每天只靠打些猎物来维持,对于外面的敌情也是无从知晓的。
“大人,你说这都四五天了,不知那些北虏们退了没有”一个伤兵靠在树上说道。
众人也都注视着许继,等待他的回答。当兵的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只知道当兵吃粮大仗的,对于这些事情多半是两眼一抹黑。现在的情形注定大家都是很关心外面的局势,担心自己的家人能否逃脱敌人的追杀。
“北虏现在多半还在延庆城中,过了我们镇北堡,就已经没有什么兵力来保卫延庆城了,原来的卫所兵们大多都被调到宣大去了。仅凭延庆城中的衙役和青壮很难挡住敌人的三万大军,要知道延庆城可是没有我们的镇北堡坚固的。”许继也只好把自己分析的情况说了出来,没有什么好隐瞒,尤其是这么多一起生死与共的兄弟们。
许继所不知道的是他已经被当做阵亡的名单一起都呈送给了蓟镇总督戚继光,在也没有人来关注他们的动向了。
就在许继他们还在桦皮岭的山中寻找出路的时候,延庆城周围可是闹翻了天了。自从迷失把里用了阎二柱的计策从小路攻进镇北堡后,一路尾追残敌而来。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久顺着发源自桦皮岭山脉的白河河谷杀到了延庆城下,到达的时候正是黎明时分。本想趁着城中官员对局势不明的空当,一举拿下延庆县城的,不过还是有一个人比他们先到了,并且还是翻越了城墙进了城的。
那个人就是奉命带领镇北堡的百姓们,去往张家堡的马贲。原来马贲把这些从镇北堡中逃出来的难民们带出蒙古人的追击后,就和他们分了手,前往延庆县城报信,以便完成许继的命令的。由于没有马匹,马贲是一路的狂奔,才堪堪比迷失把里的军队早到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不过这些时间已经是足够了,县令李维一接到马贲的军报后,第一时间就敲响了警讯的钟声。在三月初十的早上卯时就在延庆县城实行了战时状态,这也是多年来应对边境蒙古人侵扰所形成的固有的程序。
延庆县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距离京城不过即使三百八十八里地。这之间只有一个居庸关守着,虽说是北方雄关,而且上面也是驻有重兵,但是确实离得京师实在是太近了,几乎在皇宫中都能听得到关上士兵的呐喊声。延庆是京师西北长城外唯一的一个屏障了,他的地位举足轻重,任何的闪失都是能够震动朝野的。
所以延庆县的历任长官对于延庆的防务都是当做任上的第一要务来抓的,这时容不得半点差错的,这可是关系到颈上人头的大事。当敌至的警讯发出后,四面八方的差使衙役和已经编组好的预备役的青壮丁士们只是用了半个时辰就已经是集合完毕了。要说这延庆也是西北的重镇,平时周边的驻军也是不少,方圆五十内就有卫所近十个。可惜的是前段时间因为宣大地区的士兵哗变,造成了防务上的漏洞,加上蒙古人的大兵压境,延庆周边的卫所兵几乎都是被抽掉一空。现在能够上城墙作战的差使衙役和青壮,已经是不足五千人了,虽说也是经常的训练来着,但是毕竟是没有正规的士兵们那么的严格,这战斗力上就和他们差上了十万八千里。幸好只是用来守城,倒也凑合了。
李维一望着地下黑压压的一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