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逃出生天 (第2/3页)
人,那些服饰整齐,刀亮矛尖的必定是差使衙役们,而那些服饰各异,手持长枪短棒的肯定是青壮无疑了。
李维一也没有过多的废话,把马贲拽在身边大声的说道:“这个就是前来报信的镇北堡的许千户的亲兵马贲了,镇北堡已经在两天前失守,土蛮部的寇首迷失把里带了三万骑兵也许马上就要到延庆城下了。我只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两天,只要两天朝廷的大军就会来到。现在大家各自在自己的将领们的带领下,在城墙上坚守两天就足够了。”
原本有些闹哄哄的人群顿时静了下来,连北风吹动旗帜的声响都是震得耳朵发聋了。这么多年来的演练没有想到今天就这样有了用武之地,众人的心中具是揣测不安。各种各样的想法瞬时就冒了出来。
有想着半路逃跑回家的.........
有想着赶紧通知姘头一起跑路的.......
也有想着借此建功立业的.......
还有想着杀人壮胆的........
各种各样的想法那是不一而足,这些多半是没有经过什么阵仗的雏鸟们的幼稚而已,等到真到到了战场上,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够淬炼出来是钢是铁,还是一堆的废物来了。
“从现在起,你们已经是军人了,将实行阵前七十二斩。凡临阵脱逃者,斩。谣言惑众者,斩。不从军命者,斩.........”李维一祭起了军法,希望能够用严厉的军法来约束这些没有经过什么战阵的雏鸟们。
这所谓的阵前七十二斩乃是蓟镇总督戚继光在整顿蓟镇防务时所定下的,目的就是能够让临时组织的壮丁兵士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来。在蓟镇所有的县城及乡镇卫所战时都要实行这个军纪,延庆县的军纪就是有县尉张吉来监督实行的。只要全县处于战争状态,那么县尉张吉及所属的衙役捕快们就充当了临时的军法官的角色了。
就在李维一进行誓师大会的时候,北城门的守值人王庆跌跌撞撞的跑来,一边跑一边大声的喊道:“北虏来啦北虏来啦”,快到李维一的面前时忽的栽倒在地,众人这才发现他的背上竟然插着一支羽箭,只剩下一半还露在外边了。两个衙役向前扶起王庆,发现他已经是断了气了,嘴角渗出了一缕鲜血。
“大家快抄家伙上城墙,莫要让北虏们进了城了”县丞张望一通大喊,率先带领着一票人马朝城门方向而去,反应过来的其他军官们也是各自带领着队伍朝城墙方向去了。这时整个的延庆县城顿时是沸腾了起来,也有大家商户的急着搬家躲避的,一家老小准备逃难而去的。县城里的百姓都是被惊扰了起来,北虏打到延庆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般的传遍了延庆的大街小巷,城中的百姓莫不都惊慌失措,一个个顿时没了主意。
“张六,你去通知程师爷,叫他带上几个人去把城中的百姓们组织起来,不要让他们惊慌,以免扰乱军心。让他临机处置,凡是意图不轨者皆可先斩后奏。”李维一下了一道看是绝情的命令。
张六领命而去,李维一也带着亲随们上了城门楼了。
这时,迷失把里的骑兵们已经开始进行到了攻城,马贲也是被临时安排指挥城中最精锐的部队-----县衙捕快和巡城卫卒们。这些人也有三百人,在这个小小的延庆也是一只不小的队伍了,多少也是经过一定的训练的,总是要比那些临时的青壮们要好上不少。
本来以为可以趁天色未明时进行偷袭,一举拿下延庆城的,只是没有想到有人竟然是提前进城通报了,以至于迷失把里的攻城行动时匆匆的进行的。只是一些随军的长梯,便开始蜂拥着朝城墙上奔去。
这延庆县城怎么说也是要比镇北堡大上不少的,两天前攻下镇北堡,军械倒是缴获了不少,但是财务吗就是几乎没有了。那镇北堡是边境门户,不通商只进行农业劳作,本就是没有什么油水可捞的。这延庆城可就不一样了,延庆是洋河和桑干河的交汇处,也是通往张家堡和大同的交通要道,商旅来往不绝,把大同的棉麻羊毛织物和农畜产品运往京师,又从京师往大同等地运送丝织瓷器等物,钱财一定是不少的。
巨大的金银财物、绫罗绸缎、军备物资,诱惑着那些在草原上风餐露宿、物质匮乏的蒙古人,只见城墙下他们一个个的两眼发红,嗷嗷叫的挥舞着手中的弯刀杀来。
作为延庆的最高长官,李维一也是一个靠着科举出身的,本身对于大仗是没有什么经验的,无奈昔日的同窗们都有门路来补一个肥缺,而自己却被分到了这么一个靠近前沿的县城。万般无奈之下也是拿起了当年科举时的劲头来,倒是用了几年的时间翻遍了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武侯兵略、武备志之类的书来,多少还是对打仗有所了解的,虽说没有经过检验,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