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节 钢铁  万历新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二节 钢铁 (第2/3页)

材料的”林洲仔细的询问着一旁的几个看起来干这行有些年头的工匠,还是想看看能否从中找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毕竟后世的那些钢铁厂也是大多一步步从现在这个阶段发展而来的,即使是隔了四百年,总是会有一些技术上相通的地方。不管怎么说林洲也是机械专业的高材生,多少还是对金属冶炼懂的一点的,只不过接近现代的更多一点罢了。

    “回皇上话,现在我们所用冶铁炉子里的衬里是用的草拌泥、黄粘土及大量的石英砂混合而成,所用石英砂不仅有天然的,而且还有经过加工破碎的,效果非常的好。”这时旁边一位一直陪同在侧的老师傅站了出来答道。

    “你是”林洲来了也是有段时间了,但是还没有认真的了解旁边陪同的这些人。这个时代的人是不会主动的介绍的,何况还是在皇上面前,所以突然的冒出一个人来介绍情况林洲还是有些纳闷,不认识是谁。

    “这位是冶铁厂的王实甫,也是这里的管头,在厂子里也是干了几十年的老人了,对工艺很是熟悉。”赵士祯不时的插话,把说话之人给皇上介绍着。

    “哦,既然是干这行时间长了,王管头可曾听说用一种叫做石墨的东西,掺在这耐火砖中可以获得更高的温度”林洲知道这个时代还是没有发现石墨做耐火材料的,所以有意的透露自己所知无几的知识。

    中国炼铁始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之交,当时铁广泛应用于武器、农具和家庭用具。汉武帝时将炼铁收归官营,先后设立了四十九个铁官。东汉时发明了以水力代替人力鼓风,有力地推动了炼铁生产的发展。一千四百年前的南北朝时代,在一些冶铁炉上已开始用煤。使用木制风箱鼓风也比较早。这些事实说明中国古代炼铁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是较早、较快的。后来由于长期的闭关自守,炼铁技术逐渐落后。

    而高炉炼铁法的历史大约已有六百年。原始的炼铁炉是由石堆炼铁法改造而成的。在土中挖一坑洞,周围用石块堆砌,称为地炉。以木炭为燃料,利用自然风力进行燃烧、加热和还原铁矿石,产品为类似块状的海绵铁。随着人力、畜力和水力鼓风方法的出现,产量提高,渣和铁也比较容易分离,产品质量有所改进。为适应冶炼难熔和难还原的矿石,需要增加炉子的高度,于是开始出现竖炉,但其产品仍是“熟铁球”,而含铁很高的炉渣则可以熔化成液体。十四世纪中叶,最早的一批冶炼生铁的高炉出现了。由于水力鼓风的发展,高炉鼓风量增大,促使高炉炉缸温度提高,于是炉内海绵铁可以大量渗碳而熔化,就产生了生铁。然而由于生铁不能锻造,难以利用,当时称之为“猪铁”。经过把生铁和矿石一起装炉再一次熔炼,便得到熟铁,同时产量增加,自此形成了炼铁的二步操作法。二步炼铁法的出现是钢铁冶金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逐渐发展成近代钢铁冶金工业的工艺流程:第一步矿石在高炉中还原生成生铁;第二步在精炼炉中将生铁中的碳、硅等元素氧化而炼成熟铁和钢。进而发展为当前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的二步流程。

    十四世纪中叶的英国产业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技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