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科道言官 (第3/3页)
人。
什么是官场官场其实就是一个平台而已,从这个平台上既能出来千古贤相,也能出来一位万年遗臭的奸臣。同时官场也是一个交换信息及利益的场所,无论是什么样的秘密都不可能在官场之上保持长久。就像今天这众多的御史言官们所将要举行的跪谏行动一样,当他们都是起身离开潇湘阁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把这个消息传递到了皇宫大内之中。
“你们已经查实这件事情了吗”林洲在乾清宫中只穿了一件单衣,他向一旁急急赶来禀报紧急事件的冯保求证道。
“回皇上,这事确实已经查实,他们已经都商量好了的,准备明天一早就在午门外跪谏,力谏惩处首辅张居正,还列举了十四条大罪呢”作为东辑事厂的厂督,京城百官的一举一动都是逃不出冯保的眼睛的。自从发生言官上书弹劾张居正以来,冯保更是加强了对那些御史言官们的监视力度,这不刚刚有档头汇报说那帮的御史言官们要跪谏的信,冯保就知道这件事情大发了,连忙的赶到乾清宫中向皇帝汇报。
发动百官跪谏的事情,在大明朝简直是一件家常便饭般的事情。远的不说,近的就有前年因夺情事件而引发的跪谏,那一次是有明二百余年来最惨烈的一天了。有四位官员当场毙命,七八位致残,至于受伤的那就是更不能枚举了。几乎大明的每一个皇帝都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前朝因为努尔花花的事情就有了这么一会,更远的嘉靖初年因为大礼议事件更是伤残毙命了多位大臣的。每一次的跪谏都会给朝廷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威胁,甚至是动摇国家的基本。所以当听到跪谏的小心后,冯保先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不由的担心起好友张居正的命运来。
要说张居正也是够倒霉的了,自从在冯保的撺唆下扳倒高拱当上这内阁首辅以来,几乎就是伴随着被弹劾而过来的。先是因京察事被京中官员弹劾讳诟,接着是胡椒木抵俸事件被官员们所嫉恨,后来更是因为夺情事件引发了天下百官和士林中人的谩骂指责,由此爆发了更大的弹劾行动。现在那次的事件刚刚平息没有多少的时间,这次又是因为土蛮寇边引起了官员们的弹劾。冯保也不得不对张居正坎坷的仕途叹息,即使身背国朝二百年被自己的门生弹劾的最大耻辱,张居正仍然在为这个帝国的中兴而孜孜不倦的辛劳着,正是这让一向孤傲的冯保打心眼里的敬佩。
林洲从冯保的话语里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这并不是因为边境的事件而引发的,归根到底是因为年初的重新丈量田亩和子粒田纳税的事情触动了那些人的利益,他们只是抓住了机会,利用了延庆事件而已。要是一个处置不好很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料的麻烦,在众多的先皇圣祖那里已经有了太多的例子了。
冯保看着在宫中穿着单衣来回走动的皇帝,怎么看怎么也是无法跟那个他从小带大的小孩子对上号了。如今的万历皇帝已经年满十八岁了,在过两年就要及成人冠礼,也就是说在过两年皇帝就要亲掌大权了。冯保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也是一个极有学识的太监,无论是文笔青词还是书法古玩之类的,都是略有旁通的。当然了,他对于经史典籍史书历史也是知道的颇多的,他明白一旦皇帝掌权对于那些曾经的掌权者及其党羽一般都是要清算的。他也是不由的对张居正的命运多少的有些担忧,无论如何张先生都是冯保此生最佩服的人之一,决不能让他落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急着冒着打扰皇帝歇息也要禀报的原因了。
冯保也是在宫廷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对于这种争权夺利的殊死斗争那是一点儿都不陌生的。从皇帝开始在宫中改革御膳房开始,他就已经注意了,可以说小皇帝的每一步都是冯保看在眼里的。也正因为此,他才会对如今的皇帝打心眼里生出畏惧之心。皇帝办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谋定而后动的,一出手就纠集了众多人的利益在其中,就像他开的那个文味轩一样,即使是宫中最得宠的御厨也是想着要到那里面去的。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利益。
冯保也曾派人去打探过文味轩具体的运行情况,但是都被店里的伙计和下人们给顶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能有这么高的凝聚力,使得每个人都是极力的维护文味轩。后来才从高思奇那里套出了一点点的信息,原来皇帝已经把整个的文味轩改造成了一个合股的酒楼,在里面的所有人都会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时间和他们对酒楼的贡献分配股份,从而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大家自觉的维护酒楼的利益。从这些事情上冯保可以看出小皇帝的心思是多么的缜密,行事是如此的大胆,所以即使在宫中打破了这么多人的饭碗也是没有落下什么怨恨。当然啦,也是没有谁敢怨恨的。xh211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