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节 漕运与海防  万历新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四十二节 漕运与海防 (第2/2页)

这个时代的海船大多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没有什么危险。

    历史上也就是这样的航线是元朝和明初的重要海运航道,肩负着北方每年四五百万石的粮食运输。后来因为海运的损耗过大才逐渐的停止了这种运输方式,改由运河来完成。海运有着天然上的成本优势,那些巨大的海船一次的运送量绝对是比得上运河上的十几艘内河船的运力。为了能够满足南粮北运和北货南运,朝廷不得不保持了一支十几万人的专职漕运大军和近万艘船只的庞大机构,每年所费的钱粮就是多达百万两白银之多。效率低下的官僚机构和臃肿庞杂的人员构成绝对是拖累朝廷财政的巨大累赘,沿运河两岸的几十座城市都是建有大量的周转仓库。漕运总督治下的十数万漕丁是这个时代国营企业最反面的教材。

    明朝的漕运始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的时期。一三六八年明军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树立起明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地位,因为元朝残余势力退入草原一时间北方云集了庞大的军队。其庞大的军需从何而来仅靠残破的华北和中原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就依靠从富庶的沿海和南方运粮。先用三百石的船运至陈州颖岐口然后以巨舟经黄河、八里树再车运至卫河输送到北京。这也是海路并举的漕运措施。

    成祖后,北方日益庞大的边军和京城官员以及北方的大量王公贵族的聚集,造成了粮食等各种物资的需求越来越庞大,仅靠北方的供给已经是不能够满足,加上从经济上的考虑大明朝加强了从运河输送粮食的规模,后来的沿海猖獗的倭寇海盗袭扰和科学技术对于海潮、风浪、暗礁等的不熟悉,渐渐的海运被废弃了。这样一来,北方边军及京师的千万石粮食的运输就完全的依靠漕运来运送了。

    总之,漕运不仅成为明王朝从经济上维持其封建政权生活的源泉和经济命脉。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更成为明王朝维护其对东南经济中心地区,乃至全国的统治,实现其运兵运粮强化对全国人民军事控制镇压和迅速有效的抵御外辱的重要工具。故而受到明朝廷的空前高度重视。xh211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