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节 盘点  万历新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五节 盘点 (第2/3页)

庞大的城镇,足够的容纳三四万人在那里生活。当初参与建设的那些流民们也并没有因为盐场的完工而失业,他们又被派去整治那个据说是千古一业的大工程去了,这也是林洲未来规划中最重要一环的黄骅港。一万五千人的队伍加上从山东等地找来的民工,总计四万多人打着北直隶衙门的旗号在那里辛勤的奔忙着。只不过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建这么大个码头,只要是有口饭吃他们也是不会去打听的。

    长卢盐场的试生产工程也是伴随着工程的结束而开始的,这个盐场也是带动到了周边一系列的其他商业的繁荣。从杨林三近乎却是不够看的。也是当时对于盐场的工作估计不足,现在既然有了这么多的银子收入,林洲第一想到的就是增加投入。对于北方数省来说,干旱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情,林洲却是知道今后的几十年里北方几省正是因为干旱才导致了那场灭亡了明王朝的起义的。所以在赈灾的同时,疏通河道增加蓄水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而现在对于金钱林洲已经是不缺少的了,所以紧迫性决定了水利工程必须尽快的开展了。

    对于主持水利工程的人选问题,林洲首先就是想到了现任的工部尚书李幼滋。要说李幼滋的也是有点才能的,正是他的鼎力支持才使得潘季驯的黄河治理工程免去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的扑在工程上成就了潘季驯的千古功名,也使得黄河两岸的民众受益数十年。在林洲的心里水利应该是摆在首位的,因为只有水利大治才能够保证民心思定和国家的稳定。而在这个时代,水利只是工部下的一个分支而已。

    对于朝廷的官制也是延续了千余年的隋唐官制体系,只不过有所发展而已,只是无论如何变化六部已然还是六部。林洲看来这种制度已经渐渐的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这个时代正是处于工业革命的前期,也是各种资本主义思想泛滥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欧洲正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后期,过不了多久席卷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革命就会在英国发端了。而在东方大陆的中国也是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江南也是出现了大量的依赖于雇工生产的作坊,也有依靠被雇佣而生活的雇工。这些明显的分工模式正是资本主义的某些特质,林洲所要开始的那些大规模的雇佣工场模式也是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畴。林洲的某些行为也是间接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在大明朝的发展,只不过这个最大的资本家正是他本人而已。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延续千年的六部制度已经不适合时代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更需要强有力的机构来引导和制约。对于官制上的改革林洲也是多次的跟张居正谈过的,在张居正的思想里只是想把他的新政延续下去,所以对于经济和民生上的改革更多的关注一点。所以皇帝和首辅之间也就只对于吏治和民生达成了一致,成立河道总督司和监察检举司的工作就被提上了议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