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节 盘点  万历新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五节 盘点 (第1/3页)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四十五节盘点

    北京紫禁城

    时间很快的就到了八月份,北方的天气今年反常的连续高温,虽然这是一个没有温度计和温度概念的年代,但是作为后来人的林洲是知道的这样的温度足足的有三十九度了。首发这样的一个温度也许在二十一世纪并不算什么,但是在这个没有温室效应的时代就是一个极炎热的天气了。

    在如此酷暑的日子了,人的心情都是烦躁的,不过作为皇帝林洲却是要惬意的多了。

    幸亏林洲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才子”,至少能够知道如何的让自己过得更舒服、更惬意,俗话说:有钱就有能力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这句话拿来套在林洲的身上是在合适不过了,这几个月来也是林洲最自豪和骄傲的日子。高思齐在南方富庶之地所开的文味轩酒楼也是声名大振,继在南京、杭州、苏州、扬州、苏州、汉口之后又连续的在南昌、广州、泉州、岳阳等十五个大城开了分店。宫内所有的御厨们几乎都是被派到了各地去了,只留下了十几个来照顾着宫内的饮食。到七月底文味轩已经是成了整个大明朝的一个传奇式的商业奇迹了,就是连高思齐也是在商人中被奉为“高财神”,凭借的就是文味轩每个月高达四十万两银子的利润。

    高思齐的成功本质上来说也是林洲的成功,他的许多在这个时代的商人看来惊艳绝绝的商业才华都是来自林洲当初的那本已经被酒店业行内人士奉为至宝的文味轩商业营销疏。而高思齐也是每个一段时间来到京城向皇帝汇报,遇到什么商业上的难题也会写成条疏经特殊的管道来请示他。所以说文味轩的成功也就是林洲的成功,用领先几百年的商业运作加上林洲根据时代特征所做的改良,自然是能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的土壤。可惜的是这样的成功还是只能够局限在南方数省,要是放在北方也许就是个失败了。

    最令林洲高兴的当然是那个有可能跟淮盐、川盐三分鼎立的长卢盐场工程了,既然有了庞大的经济支持,在这个工程所投入的资金也是令人咂舌的。这个时代的商人还是没有明白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所能带来的成本效益,也是没有明白投资的威力。大明的商人们还是信奉的滚雪球般的发展,对于投入再生产的动力没有太大的经历和信心。在长卢盐场沧州柳县的生产基地建设上林洲已经是把文味轩和江南制造每个月的利润全部的都投入了进去,到目前为止加上前期的投入,总计已不下两百三十万两银子了。

    而长卢盐场主事杨林三也是汇报了近期工程的进展情况,主体的建设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盐场现在要做的只是外围的平整和扫尾的工作。就是连盐场将来的工作人员也是招募齐了,五千人的名额让芦苇荡中的那些人着实的是疯狂了一把,大家都是冲着盐场的高薪而来的。在原来的荒滩上也是按林洲的意思兴建了三个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