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四十九节 局势  万历新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四十九节 局势 (第2/3页)

不知兄台对于当今圣上的评价如何”张居正冲着皇宫所在位置恭敬的行一拳礼道。

    听到张居正此一问,袁应枚也是一愣神的功夫就是答道:“当今圣上虽然年轻,但是能明察事理、处事公道,很是严整了一番官场的风气,现在京中的状况要比的以前好的多了。虽说叔大也是一直的都在严肃官场风气,但是还是以一己之力而为,恐难持久。圣上当是一位明君,就是听说圣上揽钱的功夫也是厉害,那文味轩,还有那个长卢盐场着实的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啊。就是这牟利的意味太过浓了些,恐有违圣人之道啊”。

    “哈哈,看来景明兄对于当今圣上颇有几分赞许”张居正微微一笑,这时他想起的是那个在病中所见识到的皇帝模样,正是他的一番肺腑之言才振作了自己,挣扎着为这个朝廷,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没错当今圣上对于黄白之物更是执着些,总是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做出来的,但是却有违圣人之道恐招致朝中非议啊”。说完竟是忍不住的叹息。

    “是啊,毕竟是清议凶凶啊。本朝到底有多少的大臣和圣君都是屈服在清议之下啊”,张居正许是站的久了些,身体也是刚刚复原经不起太多的劳累,坐在了太师椅上。

    厅中暂时的归于了寂静,两人都是在想着各自的事情。

    片刻后,张居正凝视着袁应枚,定定的一动也是不动。看的袁应枚有些慌了,不明白为何张居正竟是如此的看着自己。

    稍事平息了心情,说道:“叔大如何看着老夫,弄得老夫心里七七八八的没个着落”

    “景明兄,我也知道你是无意于官场之中,但是至此国家危急时刻,还是请景明兄能够以国家百姓的命运为己任,勉力而为”张居正像是下了某种决心似的,一字字的道出。

    张居正此时的样子倒是让袁应枚的心里一时慌张了起来,不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顿时的慌了手脚,连忙的说道:“叔大为何如此说莫要惊吓老夫了,我都是快古稀之年了,可受不来这些的。”

    其实多多少少的袁应枚也是知道张居正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作为深交好友,对于张居正的身体状况他还是很清楚的。并不像是外界所传扬的那样已经大病初愈了,只是病情暂时的缓和下来了而已。

    偌大的帝国在这些朝中大臣们的眼里,并不是什么秘密。朝廷的财政、经济、军事、农业等等的各个方面都是已经面着千百年来前所未遇的困难。财政多年入不敷出,即使是官员的薪俸都是拖欠的几年了,更不用说朝廷用于安济民生了;军事上,十几年来南边的倭寇,北边的蒙古早就把偌大的朝廷大军打的是心惊胆颤了,能够守得住现有的防线就是不错的了。也是多亏这这些年来的几位首辅治国有功,先是平定了南方的倭寇,又是跟蒙古方面讲了和了,几年来倒是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了。

    只不过在明眼人的心里才是明白现在的大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状况的,别看现在一副风平浪静的摸样,朝中也是难得的有了几年的平静。这主要是有个更加强硬的内阁镇着局面,说到底其实就是内阁首辅的功劳而已。自从张居正入阁主政以来,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在政治上、吏治上、军事上都有很大的气色。但是其间遇到的困难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张居正以他的高超的政治智慧,拉住了朝中各个利益集团,有成功的分化了以江浙财团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使得朝中的局势得以稳固。而现在的清查田亩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正是要稳定巩固的阶段,好为下一个阶段的“一条鞭法”的实行铺平道路。可惜的是现在中流砥柱的内阁首辅却又身患重病在身,平静的朝局下所隐藏的各方势力又缓缓的开始抬起头来,要是那一天张居正撒手而去,这朝廷也是怕要重新的混乱起来了。

    袁应枚很是清楚张居正对于泱泱大明的重要性,如今听到张居正竟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的不看好,顿时也是失去了一贯的冷静,不由得心急了起来。说到底袁应枚骨子里还是一个正统的读书人,还是一个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士子,不管曾经受过多么大的委屈,他的心底始终是装着国家和百姓的。

    “其实我又是何尝不知自己的身体,可是身为首辅却是担着国家和百姓,不得不殚精竭虑啊”张居正一声叹息,道出了自己的苦衷。顿了顿又有些喜悦的神情跃上了眉梢,淡淡的说道“当今的圣上是我大明百年来的圣主明君,如果那一天我离开朝堂,圣上定不会亏待这些跟随着我的人。在圣上的治理下大明一定会更加的强大起来。"

    袁应枚看着张居正由忧转喜的表情心里暗自猜测:难道坊间传闻的是真的吗

    张居正回过头来对着袁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