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一来一去 (第2/3页)
阴人。他于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赴京为官,咸丰初年丁忧回籍,后加入曾国藩幕府,参与创建湘军。期间郭嵩焘学会英语,因而咸丰十年他担任曾国藩密使前往欧洲考察,前后为期一年零四个月。
郭嵩焘身着一件旧长袍,他身材微胖,只有四十五岁的他却略显老态,胡须和鬓角已然发白。乍一看,梳着一条长辫子的他更像是一位老学究。虽然我很难将眼前这个人同新思想联系在一起,但还是一步上前向他伸出手来。
郭嵩焘面色诧异,但又十分自然地同我握了手,他开口道:“你就是力主革新的太平天国议会议长城王冯瑞城?”
“正是本王。”我说,“筠仙先生旅欧而回,是亲眼见过世界的,先生之见解,本王深表折服啊!”我没有说谎,我真的很佩服他,虽然我不清楚历史上的郭嵩焘是什么样,但眼下这个怀揣新思想的郭嵩焘无疑是破天荒一般的。
郭嵩焘微笑着连连摆手,道:“城王殿下足不出户即能察四方之事,您的造诣我郭某人是诚心敬佩。当年您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我和涤公都对您是恨之入骨呢!”
我直奔主题问道:“先生是如何发觉中外之差别在于制度的?”
郭嵩焘道:“郭某远居海外一年多,这些时日里我是说洋文穿洋袍做洋事,和我同去的几位都觉得不成体统骂我忘本。现在想想要是当初就范于他们,郭某恐怕不会有今天的认识。”
我和郭嵩焘的谈话进行得十分顺利,我们两位仿佛旧友重逢一般,侃侃相谈。郭嵩焘介绍了他在西方的种种传奇经历,他去剑桥大学听过课,在白金汉宫拜见过女王,在柏金宫殿欣赏音乐会,同时他还参观了水晶宫世博馆和南安普顿的造船厂等地,郭嵩焘这家伙甚至看过足球比赛。
郭嵩焘的言行让我更觉他脱离了这个时代,而事实上郭嵩焘也确实为此而承受着煎熬,同行的伙伴视其为异端,公然骂他“汉奸”与他决裂。曾国藩也两次写信给他让他“适可而止懂得自重”。被孤立的郭嵩焘身心憔悴满面苍颜,说到苦楚之处郭嵩焘不禁老泪纵横。他看懂了世界,但世界中却无人看懂他。
此番会面郭嵩焘备受感动,他将我视为知音,表态愿就改革问题效犬马之劳。
我们长谈了一整天,我知道郭嵩焘正是我需要的人,我决定以他为核心组建一个“改革委员会”,力争通过平和的手段推动制度的发展。但一个郭嵩焘显然不够,我决定拟定一份改革委员会的名单,先对我旗下掌管各实业的领头人物进行教育,提升他们的见识,再由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源从根本上推行改革。
委员会召集了商税改革的负责人席正甫、掌管武汉工业的唐廷枢、督办江西洋务的陈宝箴、报纸新闻业的负责人王韬、主持武汉大学的华蘅芳等,这些人从事实业多年对于西方思想接触较多,对于西化改革也都表态赞成,我明白这次改革必将以他们为主力军。
同时按照郭嵩焘的意思,我又专程拨款建立了研习西方文化的“同文馆”和“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