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天家有喜十四 (第2/3页)
亏空越来越大。
朝廷只好一边加重税收,一边逼着地方快点还清过去的拖欠。一些穷地方式真的交不上税收,当年的都收不上,更何况是往年欠下的。
一些富足的地方其实是交得起税收的,但是他们担心自己一下子缴足了税收,引起朝廷的关注后朝廷再下达额外的税收重任。
所以就连这些富足的地方也学着其他地方拖欠朝廷的税收。到了后来索性大家比谁拖欠的钱多,谁就有本事。
其实还有一个秘密,只要拖欠的钱财不到位,一般来说朝廷不会让这个官员离开原岗位。
做到了封疆大吏这一层面的官员,已经无法再进步了,要是还清了债务的话,就代表自己要走人了。
除了一些穷的省份的官员,想去富足的地方就任之外,许多的地方官员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地盘。
因为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了局面,自己的地盘成为了自己的后花园,想干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不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
一旦自己离开了之后,不但要重新打出一片天下,而且有可能去京城当京官。
尽管京官比较威风,但是油水绝对不会比地方多,甚至于有卷入政|治斗争的危险,导致自己脑袋不保。
所以地方官员一边像守财奴一样守着自己的地盘,不让任何人动自己的菜,一边对抗着朝廷。
导致朝廷不看好他们这些地方官,又因为他们没有上缴足够的税收,不能便宜他们事实,只好让他们继续留任下去。
这样一来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不但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是债主和欠债人的关系,更有一种敌对态势存在。
久而久之更大的危机出现了,地方上交朝廷的请求,朝廷不予理睬;朝廷下达的政令,地方爱理不理,甚至于阳奉阴违。
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还好,一旦有事情发生的话,相互推诿和指责,甚至于相互攻击、谩骂,最后十有八九的案子不了了之。
闽浙一带因为长期不足额上缴朝廷税收,朝廷索性对他们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
这才导致倭寇攻占沿海地区,地方官员向朝廷求援,朝廷却无动于衷,倭寇几乎长驱直入,为祸闽浙一带数十年的惨状。
第三个矛盾是贪污问题。在整个大明,几乎没有一个衙门不贪污,没有一个官员是绝对清白的。
就连秦泰刚刚担任刑部官员的时候,也莫名其妙地收到过上级发给他的一些银子。
当秦泰得知这些灰色收入的真正来历之后,秦泰就没有再收下了。但是这笔钱依然照样发放,不过代秦泰领下的是秦泰的上司,秦泰不要的钱他老实收下算他自己的了。
随着秦泰接触越来越多的秘密,秦泰渐渐明白了一个事实,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实。
地方官员贪污,是为了进自己的腰包,更为了讨好上级,稳固自己的地位。
六部衙门贪污是为了日常开销和自己的享受。内阁贪污是为了应付一些不能明说的开销,还有留一点银子以备不时之需。
太监们贪污是因为他们没有后代,唯一的爱好只有金钱。他们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钱,就算是掌控再大的权力,目的还是为了捞更多的钱。
但是皇帝为什么要贪污呢?皇帝和皇帝的家人由朝廷供养,皇帝不但吃得好睡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