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回 天家有喜十四  谜案追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十四回 天家有喜十四 (第3/3页)

好,而且权力巨大,有什么理由再贪污呢?

    可是事实上不但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贪污,而且皇帝贪污的钱最为巨大。

    早在第一个帝国秦国建立之前,君王的私人财产就已经从国库剥离出来。

    说白了就是说内库是皇帝自己家的财产,只有皇帝和皇帝的家人才有权利动用。

    国库的钱是公家的,虽然皇帝有权利动用,但是手续比较复杂,而且要受到百官们的监督和审核。

    当国家天灾人祸的时候,国库的钱总是不够用,这时候皇帝家的内库就成为了百官眼里的香饽饽,希望皇帝拿出一些内库的钱出来。

    但是皇帝绝对不会这么做,皇帝们都会想出各种各样的主意躲过去。当然了这时候的君王,绝对不会眼馋国库里的东西。

    但是当国泰民安的时候,国库富足的时候,君王们都会眼馋国库里的好东西,希望把国库里的钱划拨到自己的内库。

    任何一个君王都知道,明目张胆地从国库往自己家的内库拿钱,不但不好看而且会受到百官们的指责。

    所以君王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自己的亲信掌管国库。这样不但可以实时监控国库的日常开销,把一些不必要的开支省下来,而且可以有利于君王们自己暗中贪污国库里的财物。

    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当政的时候,这个皇帝比以前的皇帝更加厉害,不但看上了国库里的东西,而且连地方上的好东西也不放过。

    他派太监到各地衙门蹲守,监管文武百官的同时,也大量地收集民间资产。

    把一些无主的田地和房产收归地方衙门或者有司衙门,再由他们把这些财产卖了。

    所得的钱财名义上是上缴朝廷,其实有一半以上进了嘉靖皇帝朱厚熜自己的腰包。

    当然了这是减去地方官员的剥削和太监们的

    “好处”之后的。举一个例子好了,当年在福建靠近内地的一处田地,主人因为躲避战乱离开了。

    衙门就以田地无人管理为理由收归衙门,然后公开拍卖出去。但是因为战乱和年景不好,再加上衙门急于卖出田地,所以本来十二两银子一亩的好地,只卖出了八两银子一亩。

    卖出的田地的银子以五两银子一亩上报,其他的银子衙门和监督他们的太监们私下分了。

    而这五两银子一亩的现款,名义上是上缴户部,进国库作为朝廷的收入的。

    其实只给户部不到二两银子一亩的

    “白条子”,其他的钱由司礼监代收,进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内库。就算是给户部的钱,也马上被司礼监提走,算是抵消朝廷拖欠内廷的开销。

    这样明目张胆地贪污,给所有的官员们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大家索性集体贪污。

    他们只要把自己贪污的钱,上缴一部分给司礼监,作为孝敬给嘉靖皇帝朱厚熜就可以了。

    监管百官的司礼监因为有了大家的孝敬,又给嘉靖皇帝朱厚熜多了一份收入,就对百官的贪污不予理睬,甚至于放任他们去贪污。

    百官们肆无忌惮地贪污,最终结果只会伤害到国家的元气和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一旦老百姓的底线被攻破,或者外敌一侵入的话,所有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到时候国家危险了,朝廷危及了,皇帝要倒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