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回 圣婴大王十四  谜案追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四回 圣婴大王十四 (第1/3页)

所谓的三班衙役,其实并不一定是三班,有可能是二种,更可能是四五种衙役。

    只不过这个名词早在汉朝就有了,就这么延续了下来,谁都懒得改名词而已。

    所谓的三班衙役,在汉唐时期是这么分的。第一班叫

    “亲随”,意思是跟在长官身边的衙役。他们负责长官的安全和仪仗,也负责充当升堂时的站班。

    第二班叫

    “拿人”,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抓人,抓的就是罪犯或者是刁民。在当时官员很有特权,一旦看某个老百姓不顺眼,就说这个人是刁民,就可以不经过审讯直接抓起来关进大牢里面。

    所谓的刁民就是不服从管教,企图或者已经开始对抗朝廷的老百姓。这种不服从管教的人,是朝廷最不愿意看见的人,一般情况下为了杀一儆百,朝廷默许地方官员从重从严处理这种人。

    所以这种

    “拿人”的衙役,老百姓最害怕,生怕自己被这些人抓住了,到时候说也说不清楚。

    第三班叫

    “狱卒”,就是审讯和看管罪犯的衙役。他们对付所谓的犯罪嫌疑人很有一套,保证可以问出所有想要的答应。

    经过他们

    “调教”出来的罪犯,不但一个个乖乖的,而且什么都会承认,就算要他们说母猪会上树,他们是他们的老子生下来的,他们也一定会同意。

    就这样历朝历代所谓的

    “证词”就有了,所谓的罪犯也罪名成立了,官员们一个个因为破案得力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

    而无辜的老百姓被当成罪犯,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弄得妻离子散、苦不堪言。

    到了后来三班衙役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责任越来越重,职能细化后人手严重不足。

    到了明朝的时候,所谓的三班衙役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所谓三班衙役。虽然名以上还是三班衙役,但是人数和职能上有了很大的区别。

    第一班还是

    “亲随”,主要负责县衙长官和其他官员的安全。也负责县衙内部的守卫和巡逻。

    但是他们是三班衙役中人数最少的一种,一般没有什么真材实料,只要可以吓唬老百姓就可以了。

    第二班

    “拿人”,职能扩大了不少。不光要负责抓罪犯,还要负责看管罪犯、巡逻治安、调解小纠纷、升堂站班等等。

    其实这一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衙役捕快,负责维护全县治安和公检法。

    这一班的长官有三人,一个是负责治安和抓捕的捕头,一个是负责审讯和看管犯人的典狱,还有一个是站班的班头。

    所谓的

    “站班”,就是指大人升堂时两边站着的衙役。他们不但是代表朝廷的威仪,更是升堂官员的直接手下,执行着大人的各项号令,相当于现在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