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节十 算计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节十 算计 (第2/3页)

,总有那么个轻重缓急之分,急事急作,缓事缓作,人么,也就歇下来了而老佛爷则回答说,还是我女儿疼我”

    言者有意,听者更有心听着李莲英将日前这对天家母女之间的体己话一一道来,一旁的孙毓汶已是目光炯炯这哪里是母女对答,这分明是一番剜筋剔骨的剖析道理

    事有轻重缓急

    重要的事急办,不重要的事缓办,缓办不是不办,只是当时不办,一旦时机成熟,那还自然要办

    至于说园工与海防孰轻孰重,孰缓孰急,那自然就是见仁见智了

    孙毓汶重又站起身来,在屋子内缓缓地踱了几圈,心中便已有了定计,他转过身,捋了捋胡子,向李莲英微笑着道:“贤弟,要我借你个人情送给庆王否”

    “嗯不知大哥计从何出”,李莲英下意识的问道。

    孙毓汶淡然一笑,看着怔怔出神的李莲英,问道:“太后近日常去颐和园工地吧”

    “是,常去,一般每六、七天就会去上一次”,李莲英答道。

    “那好,下次再去颐和园,你寻个机会告诉庆王,他的以海军衙门购船炮之经费补贴修园工程的法子,很是有效,只是还需敷衍好一个关键人物,只要这个人敷衍好了,大事已成一半”

    “谁”,李莲英追问道。

    “还能有谁,自然是我那位殿试的同年状元,当今大清的那位的大司农。”,孙毓汶咬着细碎的白牙,冷冷笑道。

    李莲英眼中闪烁着似惊讶似狐疑的光,良久才道:“此计甚妙,只是翁师傅那里”如果说是由主持大清财务度量开支的户部尚书来上这道截流海军经费的折子,那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可是以孙毓汶与翁同龢两人间形如冰炭的关系,又如何能说得动那位向以“清流”自诩的帝师

    孙翁两人结怨的缘由,说来也颇为有趣,竟是与两根人参有关。

    据传翁师傅志得意满之际曾手题一副门联:“父子宰辅,叔侄状元”,上半句是指翁心存及他翁同龢父子二人都曾入阁拜相翁心存曾拜体仁阁大学士,而翁同龢自己亦曾在“甲申易枢”前“于军机上学习行走”;而后半句则说的是翁家两代都曾有人高中殿试头名,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状元及第”翁师傅自己在26岁时便高中咸丰六年丙辰科一甲第一名,而其兄翁同书子翁曾源亦是同治二年的癸亥科状元。

    而坊间素有传闻,说翁同龢叔侄之所以在短短7年间先后“大魁天下”,除却其自身家学渊源外,更是两根人参之功据说当年殿试前日,翁心存以自家所居之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距殿廷太远,担心儿子起床太早且路途颠簸影响殿试发挥,故特请求其同僚故交户部尚书孙瑞珍帮忙,让翁同龢在殿试前夜在距紫禁城颇近的孙府借宿,以免路上车马劳顿之苦。

    只是,翁心存千算万算,却独独漏算了一条孙瑞珍之子亦已刚刚春闱得中,正要在次日与翁同龢在殿试考场上一见高下。而正所谓“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