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十 算计 (第3/3页)
莫若父”,孙瑞珍对于自己儿子和翁同龢二人之间的才学高下,孙瑞珍自己自然是心知肚明,近几日也一直在为此事忧心不已。而恰在此时翁心存却要送乃子在殿试前夜到孙府借宿,那岂不正中下怀
于是在那日翁同龢到了孙府后,孙尚书先是大摆宴席,殷勤劝酒,将翁同龢灌了个半醉,而后又以长辈身份不厌其烦的反复向翁同龢叮嘱一干殿试的注意事项,直到深夜方才放翁同龢回客房就寝。
经过如此一番折腾,当翁同龢第二天上了殿试考场后,已是一副神情憔悴身疲体倦的不堪模样。拿到卷子后,刚浏览了几行就觉得双眼发涩,口干舌燥,心烦意乱,眼见殿试已是不行的了。
恰在此时,翁同龢突然在试卷上看到了“参与朝政”四字,于是猛然间想起翁心存在考试前就在他的长袍口袋中暗藏了两支长白山老参,便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一支人参吃了,竟霎时间感觉精气流贯,神清气爽,当真是文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一手“馆阁体”写的黑大圆亮,待得数日后放榜,竟赫然高中丙辰科一甲头名
而翁同龢当时剩下的另一支人参则被翁家人供奉起来,视为神物。七年之后,翁家的另一个子弟翁曾源便是吃了这支人参后才去参加殿试的,据说也是有如打了鸡血般的超水平发挥,愣是把这个患有羊癫风的半吊子送到了“大魁天下”的一甲第一位置上,也由此成就了翁家两代“叔侄状元”的佳话。
而翁同龢在殿试后稍加思量,自然也就明白了孙尚书的一番苦心。从此便和自己的同科昙花孙毓汶形同水火咸丰末年,孙毓汶在山东济宁原籍办理团练时,曾因抗捐经费为当时的满蒙八旗统帅僧格林沁所劾,折子传到京师,翁同龢闻讯后即开始上下活动,不知在恭王耳边说了多少私话,使恭王从此对孙毓汶深恶痛绝,并将其革职充军,若不是得醇王回护,孙毓汶的仕途几乎便就此终结
有了这一重恩怨,孙毓汶今天会设计翁同龢便也在情理之中,而如果那位翁师傅当真上了折子建议截流海军经费的话,那无论庆王,还是军机,自然都会顺水推舟以促成其事,而满朝文武则会将此事视为多年不睦翁同龢与李鸿章之间的又一轮冲突
当真如此措置,即讨好了太后,又巧妙地回避了与李鸿章的正面冲突,还顺手送了翁同龢这个多年的冤家一顶“携私报复,罔顾国事”的大帽子,又间接给了庆王个人情如此一石四鸟的妙计,真不知他孙毓汶是如何想出来的
只是,翁师傅亦在宦海沉浮多年,当真会如此轻易就范么
“贤弟,你放心,你只需让庆王找个合适的人去说服另一个关键人物,那就不用担心翁师傅不入毂中”,孙毓汶迸着牙笑道。
“谁”,李莲英好奇的问道。
“礼部侍郎,志锐”,孙毓汶答道。
李莲英双目倏张,眼珠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孙毓汶,孙毓汶的意思,他已经完全明白了
今日第二更,晚上8点第三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