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节十八 帝师 下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节十八 帝师 下 (第1/3页)

    翁师傅终于写完了奏折的最后一笔。

    他拿起墨迹未干的奏折浏览了几遍,却发现竟无法再增减一字便索性又取了个折本出来,将已写好的奏折又仔细眷抄了一份。而后又起身自书架上取下了一本出自康熙年间吴焯“瓶花斋”藏书楼的宋版隶释,从书里取出一张夹在书里的纸笺,与刚眷抄好的奏折副本一起并排放在了灯下,这才又在书案前坐了下来。

    那纸笺的颜色已经泛黄,看起来已颇有些岁月,而其上的字迹也颇为奇怪,色泽暗黑,望之不似墨迹,而在纸笺的最上方赫然写着一行标题参翁同书片

    望着眼前这一新一旧两纸奏折,翁同龢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9年前的那个可怕的冬夜看到那道处置大哥的“比照统兵将帅守备不设,为贼与掩袭,以致失陷城寨者斩监候律,拟斩监候”的明发上谕,已经年逾古稀且身染沉疴的老父一下子便昏了过去,随后不久便撒手尘寰。而大哥随后也被改判流戍西北,最终客死他乡而偌大一个翁家,险些便就此败落了

    而所有这一切,皆都拜眼前这纸李鸿章所作的参翁同书片所赐

    翁同龢一双已略显浑浊的眼中慢慢的溢满了泪水,他伸出手,缓缓地摩挲着那纸参翁同书片抄本上的字迹,最后在该文中那句“翁同书于定远、寿州两次失守,又酿成苗逆之祸,岂宜逍遥法外”处停了下来,而眼中的哀伤之色也渐渐的化为愤怒乖戾

    “翁同书于定远、寿州两次失守,又酿成苗逆之祸,岂宜逍遥法外”当真是好一句“岂宜逍遥法外”,连失两城固然是重罪,可再重的罪能重过杜瀚

    这个文宗皇帝临终前钦点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太后一生最为痛恨的肃顺的头号党羽,曾为了区区一件小事当面和两宫皇太后挥拳咆哮,而当“辛酉政变”,肃顺倒台后太后清算“肃党”时,连杀肃顺、端华、载垣3个近支宗室,但对这个杜瀚最后却只定了个“即行革职,加恩免其发遣”的罪名匆匆了事,甚至连流戍边陲的罪名都没落下。

    犯下这般几近于谋逆的罪过,最后处置时却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为的还不是他杜瀚是文宗帝师杜受田的儿子端华是世袭罔替的郑亲王,而载垣袭的也是当年雍正爷钦定的怡亲王爵位,连世袭罔替的铁帽子都保不住的罪过,一个“帝师后人”的名目便轻轻揭过了

    而即已有了杜瀚的先例,那于翁同书从轻发落自然也是情理当中的事,自己的父亲翁心存虽不似杜文正公那般于文宗皇帝有策立之功,却也是真真正正的两朝帝师实际上,当29年前自己的大哥翁同书被从安徽递解回京时,自己已经开始安排下人为大哥收拾书房,准备让兄长遵朝廷的旨意在家“闭门思过”了

    即便是“永不叙用”又如何只要兄长人还在,这等罪名还不是一次奉恩大赦的事

    可就在这个时候,这份出自李鸿章手的参翁同书片到了

    区区不到六百字的一纸夹片,却可谓字字千钧,句句见血,先是历数了大哥翁同书忠奸不辨、误用歹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