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节十八 帝师 下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节十八 帝师 下 (第2/3页)

措置失当、贪生怕死、连失两城等诸多罪名。而后再指出大哥此前给朝廷的几道奏折中的自相矛盾之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把大哥自辩的退路一一封死

    而最后一句“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更是把朝廷原为了照顾翁家之“门第鼎盛”而决定“瞻顾迁就”的如意算盘打得粉碎被曾国藩和李鸿章这对师徒逼到了墙角的军机处最后也只能拿大哥开刀,按军法将大哥判了个“拟斩监候”

    而李鸿章呢

    自上了这道“天下第一折”之后不久,当时的湘军统帅便向朝廷举荐他的这个得意门生回乡组建“淮军”援沪,数月后又经曾国藩推举而为江苏巡抚,使这个早想建功立业却屡受挫败因而大发“昨梦封侯今已非”之叹的“书剑飘零旧酒徒”在不惑之年从一个不入流的“土匪翰林”一跃成了朝廷的封疆大吏,此后其一生事业便由此隆隆直上,由江苏巡抚而为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在到今日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同治十一年,晋武英殿大学士,三年后又晋文华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翁同龢嘴角悄然划出一个冷笑这倒真应了自己父亲当年那句“此人功业在我之上”的考语大学士三殿三阁,位居“三殿”之二的文华殿在大排行上自然在“三阁”之二的体仁阁之上

    世人都道李鸿章是曾国藩的衣钵传人,但却又有几人还记得他其实不过是翁家不入流的小门生更有谁还记得这个如今的疆臣之首,汉江砥柱当年是如何踩着自己的太老师翁心存和小老师翁同书的尸首爬上来的只不过,别人或许可以忘记,但他翁同龢却绝对不敢或忘为了报这父死兄徙的大仇,他足足等了快30年了

    而直到今天,他才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大哥”,翁同龢拿起那个奏折的副本,就那么直接就着烛火点燃了,“你看看吧昔年李鸿章一个折子参的你身败名裂,客死异乡,而今日我这个折子上去,就等于断了他半生经营的北洋水师的生路”

    想起了客死宁夏的兄长,翁同龢的声音中也多出了几分哽咽,“大哥,你的仇,还有父亲的仇,如此,就算是报了一半了。”

    燃烧的奏折副本在翁同龢手上越燃越旺,最后终于化作了片片灰烬,而翁同龢的脸上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恰在此时,天空突然一个明闪,接着便是一声石破天惊般的炸雷响起,撼得房宇颤动,一阵冷风从窗户缝隙中袭进来,让靠窗而坐的翁同龢都不禁打了个寒颤。

    翁同龢急忙起身走到窗前,打开窗华向外望去,果见黑沉沉乌云峥嵘而起,一阵风扫过,吃得他浑身起栗,原本因家仇将报而略显快意的心竟顷刻间变得如这天气般的满是阴霾

    翁同龢回到桌前,磨好了墨他和那位此时正主持军机的孙毓汶既是世交,又是同年进士,但却又是政治上的死敌,彼此间几乎是冰炭不能同路,但却偏偏有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和长处书法。更都有个临大事时寄情笔墨以安心境的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