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节五十一 衣钵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节五十一 衣钵 (第2/3页)

    “回中堂大人”,张佩纶立时就顶了回来,只是对李鸿章已经换了官称:“学生此时已不是官身,所思所虑,不过为尽这半子之责而中堂大人若觉得听得不入耳,大不了学生从此学那进了曹营的徐庶,就此三缄其口罢了若中堂大人还觉得不惬意的话,学生也大可携菊藕回丰润老家,从此再不踏入这京师津门半步”

    李鸿章猛然一怔,旋即便摇了摇头,竟是笑出了声来。

    “来,幼樵,你先坐下。”,李鸿章拍了拍身边的那把椅子,待脸上犹带不平之色的张佩纶坐定后,他方才看着后者的脸,悠悠的开了口:“多少年了老夫还以为这余生,再也见不到当年一月三十参,激扬文字的张幼樵了”

    李鸿章神情惘然,仿佛想起了什么陈年往事一般。

    “中堂大人”,张佩纶张口想要说些什么,但一时间竟破天荒地口拙了起来。

    “你所说的后手”,李鸿章略带阴郁地一笑,继续道:“老夫七年前便已有了定论,只可惜唉”,老人不再言语,只是将满腔的憾意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

    张佩纶默默低下了头,只觉得心内恨、悔、怒、悲、苦五味俱全,掺杂在一起搅得他几乎五内俱焚

    七年前,即“甲申易枢”那一年

    中枢巨变之后,由醇王遥制,孙毓汶主持的新班军机做出的第一个决策便是将包括他张佩纶在内的一干清流人物全数外放,如此,既能将这班桀骜不驯的清流人物送到浊流中冲刷,以去掉其身上的傲慢之气,又能让这些一力主战的后进去刺激当时力主维持和居的曾国荃和李鸿章这两位南北洋大臣,以收一石二鸟之效

    包括张佩纶与李鸿章在内的内外人物,就是如此看待朝廷的这一举措的,却没有人真正想到孙毓汶等人在此举后包藏的真正祸心

    而当时被委任为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兼船政大臣的张佩纶在奉旨出京后,却并没有直接赴福建就任,而是径直去了天津,以拜谒李鸿章这位“浊流”大帅,求其“面授机宜”

    “甲申年的事,是学生无能,亏负了中堂大人的栽培”,良久,张佩纶才强压住内心的愤懑,低声从牙缝里挤出了句话来。

    在波谲云诡的宦海中争斗了几十年的李鸿章,自然比那时还不过30余岁的张佩纶要更加敏锐也更加懂得因利乘变,或者说夹带私货

    中法战争时,李鸿章已是花甲老人,自然也就将选择接班人提上了日程,按照他当时的如意算盘,朝廷既然让这个被他李中堂视为“当世奇才”的张佩纶出知福建,实在是凭空掉了个馅饼下来

    只要让张佩纶平稳度过福建与法军对峙这一关,那进而就可以以船政大臣身份,真正接收由左宗棠倡议,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再加以切实整顿,进而便可控制南洋的全部兵舰而所谓的“南洋”,其核心便在于船政,张佩纶只要在船政大臣的位置上坐稳了,便可进而顺理成章的晋位南洋大臣,且有了这位与北洋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