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九 抚远 上 (第1/3页)
一日两更。呼唤月票推荐票啊
是日傍晚。马赛
薛福成已经在书房内的乳白色西洋写字台前坐了很久。见窗外的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他一伸手便拧亮了桌上那盏玉兰花造型的西洋台灯。柔和的灯光顷刻间洒满了整个桌面。也映出了摆在那面前那本装订细致的笔记封面上的六个隶体所书的书名庸庵笔记。史料。在书名下另有一行遒劲的楷体小字无锡薛福成撰。
盯着那笔记看了良久后。薛福成方伸出手来。慢慢的摩挲着笔记那已略显陈旧的封面。清秀儒雅的面孔上竟少有的透出了些许忧疑。又过了片刻。他才似下了很大的决心般的一把抓起桌上笔筒里的湖笔。拔掉笔帽。飞快地在砚台上早已磨好的香墨里蘸了下。又一下子掀开了笔记的封面。快速的翻倒了最后几页。静静的浏览了笔记上的文字后。又思忖了下。才在纸上那些早已写就了好多年的文字下面余下的空白处笔走龙蛇的又添上了一段话。
作完这些事。薛福成这才如释重负的长舒了一口气。便就那么随便的将湖笔向砚台里一掷。竟连翻开来的笔记都不合上。便自顾自的起身走了。
一轮弯弯的明月渐渐升起。透过院外稀疏的树影。将轻纱一样柔和的月光洒落进薛福成的书房里来。却正好映在了他刚刚添上些文字的那页纸上
“曾文正公器宇凝重。面如满月。须髯甚伟。殆韩子所云:如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者。余所见当代巨公。无其匹也。知府张澧翰善相人。有癞龙之目。谓公端坐注视。张爪刮须。似癞龙与;惟眉发稍低。故生平劳苦多而逸豫少。
威毅伯沅浦尚收。体貌颇似文正。而修硕稍逊焉。
合肥傅相肃毅伯李公。长身鹤立。瞻瞩高远。识敏辞爽。胸无城府。人谓其似仙鹤之相。
胡文忠公”
在此文的最后。则是薛福成刚刚添上的那寥寥数笔“任治明。貌亦儒雅。洒然出尘。清气可挹。倜傥好奇。恂恂若儒者。然其议论风生。双目凛冽。顾盼间精芒四溢。威凌慑人。似非肯久居池中之人也”
京师。三海。镜清斋
天上恰在此时下起了小雨。海子上也生起了雾来。已带上几分凉意的秋风裹着似霾似雾的细雨。时紧时慢地在镜清斋旁的堤岸上荡漾。便在这略显萧瑟地氛围中。一行人迤逦着自镜清斋中行了出来。走在人群最当中地是一个挽着旗把子头。脚踏花盘底的盛装老妇。而伴在她身旁的则是个身形瘦削的青年。余下众人则以这二人为中心递次散开。似众星捧月一般的走到了那艘系在海子边上龙舟旁才一一停下。
“雨天踏板滑。亲爸爸还是小心些好。”。看着眼前那个仿佛涂上了一层油珠般地踏板。光绪略皱了下眉头。旋即便一脚踏了上去。他随后回转身伸出手。恭谨的把慈禧太后搀到了踏板上来。而后再一步一趋的搀扶着慈禧太后。小心翼翼的沿踏板下到了龙舟里。
而手捧那个光绪着人带来的托盘。跟在二人后面下到船里地李莲英则等到这母子二人都在舟内坐定后。才向守在船艉的那几个太监一招手。便见其中那个体魄最为强健的蓝翎太监将缆绳一解一提。已是松开了龙舟与岸上的联系。而他旁侧的另两个太监轻轻摇橹。龙舟便无声无息一滑开动了。在桨声橹声中沿澹澹泊泊的北海一路奔对面的琼华岛逶迤而去。
正襟危坐在龙舟正中舱室内的光绪略扫了眼船外。只见一汪碧得黯黑的秋水在雨中泛着水泡儿打着旋涡向南滑落。而原本就带有几分浩瀚之意的海子在烟雨蒙蒙晦色冥冥中竟生出了几分浩浩荡荡地不见边际的意思。所谓触景而生情。身处这上不及天下不着地的龙舟上。望着窗外这渺渺茫茫得景致。光绪一时间竟觉得自己的心绪也跟着低落到了极处。
自晚膳前那段自称要“急流勇退”的话后。一直到两人用膳之后。慈禧太后便再也不提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