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九 抚远 上 (第2/3页)
最关切的独秉大政之事。而只是让皇帝添了件衣服。随她在膳后到海子上泛舟消食。似乎那满腔的热切。都如同这海子上的雾霭一般。似幻似真。最后不过是空欢喜一场而已
“皇帝”。当光绪还在那兀自感怀时。坐在上首的慈禧太后终于开口了。而光绪却似乎有些神不守舍。竟罕有的没有理会慈禧太后地招呼。
慈禧太后的两处眉棱骨微微挑了一下。脸上也略闪过一丝不愉。她提高了声音。又招呼道:“皇帝”
“儿子在”。光绪突然身子一凛。随即便飞快的冲慈禧太后转过了身。这一次。他终于听到了
“皇帝在想什么大事呢想的连我这个老婆子的招呼都听不到了”。慈禧太后微睨着端坐在下手的皇帝。似笑非笑的问道。
光绪地脸色立时变得更形苍白。一阵沁凉地风裹着雨丝从窗篷扑面而来。正浇到他瘦削背上。让皇帝直觉的自己地脊背上一下子变得湿湿凉凉。却分不清是冷汗、还是秋雨
“回亲爸爸的话。儿子正在想一件挠头的政事。”。在最初的惊慌之后。光绪却极快的恢复了镇定既然自己走神的事已经被太后一丝不漏的收入了眼底。那就得赶紧找个对她老人家而言说得过去的由头才好而根据他在慈禧太后身边生活了十七年的经验。如果是为了学问或政务而在她面前魂游天外。则大都还是可以弥缝过去的
“哦”。果然。一听光绪说乃是在冥思政务。慈禧太后脸上的不悦顷刻间便大都化作了淡淡的讶异。“皇帝究竟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难题。竟然想到连母子天伦地功夫都顾不得了”
听慈禧太后如此说。光绪反而觉得一下子悬在半空中地心慢慢的落了下来虽然话语中满是嗔怪的意味。但慈禧太后脸上的不悦之色却已经消散了许多。
正所谓打铁要趁热。见慈禧太后已经信了自己刚刚在冥思政务的说法。光绪便索性自龙舟上地木椅上站了起来。他先是掀开盖在李莲英端到龙舟上的那个托盘上的黄绫子。随后拿起放在托盘上的那个物件。接着随手一掀长袍的下摆。便对着慈禧太后跪了下去。
“亲爸爸。您前几日着李谙达给儿子送去地这个小闹表。儿子已经修好了。”。光绪朗声道。同时将手中的物事向慈禧太后面前一送赫然竟是那个几天前皇帝在养心殿接见翁同时慈禧太后派李莲英送过去的那个镀金小闹钟。
慈禧太后眉头一挑。眼中喜色一闪即逝。“是么”。她抬手接过那个小闹钟。端详了下。说道:“还当真是修好了呢。皇帝。你幼时便喜静不喜动。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弄这些西洋钟表没想到十几年下来。竟也成了半个钟表师傅呢。”
听到慈禧太后的调侃。光绪只能略显尴尬的一笑所谓“坏了”的闹钟。其实只不过是人为的调快了几个钟头而已
至于其中的涵义么
光绪略想了下。便又对着慈禧太后拜了下去。高声道:“儿子谢亲爸爸教诲。”既然已经成了奏对格局。那就索性把话敞开了说吧。
慈禧太后手上那几根正轻轻刮着闹钟镀金外壳的金指甲突然停了下来“教诲”。她略显诧异地看着光绪。“不过是让你帮我老婆子调个钟而已。又谈得上哪门子教诲了”
“回亲爸爸的话。数月前亲爸爸曾教导过儿子三件事记日子、选人才还有拿主意。”。见慈禧太后与自己装起了糊涂。光绪的胆子却更加大了起来:“而数日前儿子正与军机商议如何处置文廷式被害一事时。亲爸爸让李谙达把这个闹钟送过来。其实就是提醒儿子要记日子。处事万万不可操切”
光绪一边说边偷睨着慈禧太后神色。见慈禧太后听得极认真。嘴角甚至微微泛起了几丝笑意。这才彻底放下了心来:“所以儿子当时便把那案子搁下了。之后这几日前思后想。大致也算有了个主意。却还是不知是否合适。所以今日在陪亲爸爸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