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新式火枪 (第2/3页)
和新编的绿营士卒,遇到三番的军队连战连败,一直被吴三桂的军队打到了长江,这才遇到八旗精兵的阻拦。
没有新军那就只有好好训练之前的军队了,明朝军队的训练量都不大,因为是屯田制,所以军户都是固定的,也可以看做是一种铁饭碗,所以明朝后期的军队数量看上去十分庞大正真能够作战的只有北方的边军,戚继光在南方抗击倭寇的时候就发现了明军的战斗力太低,因此申报朝廷之后自行招募了戚家军,这才打的倭寇不敢横行。
项玉加大了军队的训练量,不仅是要每天出操,训练战法战阵,而且还要每天进行长跑,距离也是一点点的增加,两公里到五公里,再到十公里,到了后来身上还要背负一定的重量。
之所以要训练士兵的长跑,对于明军来说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这个时代的交通工具基本上就没有,北方地势平坦还可以骑乘战马,南方山多水杂,马的作用要小得多,作战时大多要靠士兵的两条腿,因此训练士兵的脚力就有很重要的意义了,不仅可以更快的抵达战场,撤退时也能够更加快速。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加大训练量,这个时代的伙食水平很差,食用油都是动物油,植物油还没有传入中国,因此军队的伙食大多是水煮的,炒菜的很少,士兵们的油水少了的结果就是饭量惊人,四百多人的队伍每天愣是要消耗掉两千五百斤粮食,平均算下来每人每天六斤,项玉这下子可算是理解力郑成功出兵台湾的迫切性了,军队耗粮实在是太惊人了,明军控制的地方减少了大半,老百姓跑了更多,这么多军队的粮食吃一天就少一点,但是又不能减少军队的人数,因为军事实力的下降意味着随时有被歼灭的危险,只有另谋出路了。
十月份很快就过去了,清军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也没有急着向明军进攻,郑成功一面下令各处军队坐好准备,一面让水军到南洋一带去征收商船的税赋,顺便购置一些粮食回来补充军粮。此时的南洋已经有西方国家的实力进入了,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股势力,不过郑氏父子毕竟在南洋经营多年,势力庞大,短时间内还是盘踞在霸主的地位上面。
项玉自然不关心这些事,他所关心的是之前交给徐则清的那些燧发枪的仿制工作,其实葡萄牙人装备的燧发枪也是仿制而来的,当时欧洲主流的火枪已经从早期的火绳枪换成了燧发枪,其中以法**队装备的燧发枪最为先进,葡萄牙人的燧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