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荷兰人的援军  重回明末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十一章 荷兰人的援军 (第2/3页)

他为了明军的未来着想,不要为了一己之私毁了整个明军。

    明军这个时候已经在台湾岛上面安定了下来,岛上空地很多,郑成功一方面派遣军士在承天府(原赤嵌城)周边荷兰人原有的耕地周边继续开垦,一面吸引岛上的汉人前来承天府中入籍,吸引他们入籍之后鼓励他们参与到开垦的队伍中去,并按每户二十亩地实行均田制。

    台湾岛上的汉人跟原住民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素有不和,郑成功令人送信给几处较大的部落的首领,让他们下山来接受明军的调解,这些部落的首领畏惧明军的军事实力,不敢不来,郑成功将自己的调解方案当着汉人代表和部落首领的面宣读出来,在调解协议中郑成功规定岛上汉人和部族人地位平等,禁止互相殴斗,违者严惩,然后又答应安排传授高山族人种植的技术和优良的种子,鼓励他们和汉人进行通商,在承天府中定居,同时向他们部族中进行征兵。

    高山族人这个时候已经稍显没落,经过了荷兰人几次大规模屠杀之后人口锐减,他们对于明军的到来本是十分畏惧的,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在荷兰人的怂恿之下杀了不少汉人,因此当明军登陆之后他们很怕会遭到汉人的报复,这时见郑成功不与他们计较,还答应传授他们种植的技术,当然是十分高兴,虽然明军要在部族中进行征兵,但是这个时候也不由得他们不答应,于是这些个首领互相商量之后就都同意了。

    解决了汉人和岛上的原住民的矛盾之后,明军的开垦进展明显加快了不少,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开出了近一万亩的荒地,这个时候承天府的人口也不过六七万人,加上之前的一万余亩地,明军的军田是足够的,直等到将这些新田引来水渠,灌溉之后便可以种植水稻了,以水稻亩产六百余斤的明朝平均产量来算,两万亩地一次可以产量近五万石粮食,台南地区又是处于热带地区,普遍一年两季,年产量就在十万石左右了,养活承天府的六七万人是绰绰有余了。

    按照林骥的建议,台南这一代地势平坦,雨水充足,应该多开垦田地,以增加产量,将来好养活更多的人口,林骥认为台湾岛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岛中的人口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明军的进一步发展,他建议郑成功派遣明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