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四章 清廷的封锁(一) (第2/3页)
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一边修建炮台。一边制造战船准备组建新的水师,而新的水师主将的位置众人又有了纷争,不过最后还是决定由原来的水师提督施琅麾下的总兵吴英来担任福建水师提督,汪明担任浙江水师提督,这两人都是在这一战之中得意保存下来的仅有的两员水军大将。不仅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敌军的战法战术有更多的了解,因此也是最能够想出破敌之策的人。
而在鳌拜的力主之下,清军的第一个炮台——大沽口炮台这个时候也开始破土动工了。
实际上在明朝嘉靖年间,大沽口曾经短暂的建造过一座建议的炮台,只是后来随着明朝国力的衰弱,加上沿海地带的威胁的消除,这些炮台便逐渐的荒废了下来,等到清军入关以后,这里只剩下一个炮台的基本架子。火炮什么的早就被农民起义军给拆走了。
和明朝时候面对的局面一样,这个时候清军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不大,因此虽然占据了大沽口,并在这里修建了军城和营地,但是并没有重新修建炮台,这才使得上一次中华军的安北舰长驱直入,很轻易的就洞穿了大沽口的防御了,因为这里的军队根本就没有水军,对于来自海上的敌人只能干瞪眼,拿他们毫无办法。
清军在大沽口修建的炮台主要是封锁渤海湾的白河入海口。以防止敌军从这里登陆或者逆流而上直接威胁到天津甚至是北京城。
施琅给整个清军留下的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他之前缴获的几门中华军的火炮,清军这个时候根据这种火炮仿制出来的新式火炮比原来的火炮在射程上面大大提高,虽然炮管的长度大大提高,并且制造工艺更加复杂。但是因为施琅的另一个成果——铁模铸炮的问世,使得清军的铸炮速度大大的提高,因此在各地的铸炮工人的日以继夜的努力之下,用于筹建炮台所准备的数百门火炮很快就全部准备就绪。
大沽口炮台的规模是清军建造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