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三章 大问题  重回明末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零三章 大问题 (第1/3页)

    其实在镇海这一战之后,中华军这边已经消耗掉了前期准备的大多数资源了,士兵们这个时候也比较疲惫,加上夏天即将到来,在南方的这种炎热的天气之下作战是非常消耗体力的,所以中华军这边至少还要休整半年,这个时候他们的主要精力还在怎么样安置这抢来的几十万的百姓身上。

    虽然具体的规划已经做好了,但是因为中华军这边的运力还是相当的有限,就是先将这群人转移到台湾来也要花上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才能够逐渐的向南转移,组织人手护送这些人分批到达台南,然后乘船跨过巴士海峡抵达安北城,这还只是安排到吕宋的十五万人,最难处理也是路途最远的是安置到印尼群岛的这四十万人,他们要先乘船从台南出发抵达马尼拉,然后在这里稍作休整之后再次,分别驶向各自的目的地,这一趟下来至少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因此这项安置工作可谓是耗时耗力,直到这个时候中华军之前还引以为傲的强大运输能力才显现出来了短板,那就是舰船的数量虽多,但是性能参差不齐,而且舰船的大小转载力,适航性方面也各有偏差,导致很多人都在路途之中病倒了,最后因此而丧生的人数也不少。

    为此项玉可谓是十分的发愁,按照中华军的这种运载力,至少需要到十月底才能完全的将这些人安置下去,这个时候制约海上的运输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舰船的吨位比较小。制约了装载量。再者就是这些舰船都是普通的帆船。在海上的航速大多时候只有三到五节,这个速度也就比人的步行速度稍稍的快上那么一diǎn了,可谓是龟速移动啊,中华军这边要大幅度的提高运输能力,要么就是加快舰船的航速,要么就是增大舰船的体型。

    这个时候的木质商船最大的可以达到**百吨左右,虽然明朝前期还制造过体型巨大无比的宝船,但是眼下依照着中华军掌握的各处造船厂的水平。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