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大问题 (第2/3页)
样的宝船显然是造不出来的,而且就算是造出来用处也不大,因为中华军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向蒸汽时代迈进了。
提起蒸汽¤↙dǐng¤↙diǎn¤↙小¤↙说,.→.∧o< s="arn:2p 0 2p 0">
s_();>战舰,项玉就想到了后世的轮船,那种中小型的船只,使用蒸汽机驱动螺旋桨提供动力,可以是小型舰船也能够获得比较快的速度。
但是中华军这个时候使用的蒸汽机的体积都比较笨重,因为蒸汽机使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后续的改进型号还没有出来,因此目前成熟的类型都是体积比较大的蒸汽机。这也导致了中华军的铁甲舰的吨位一般都超过了四千吨,而按照后世舰艇的划分标准。五百吨以上的称之为舰,五百吨以下的称之为艇,那这样来算的话中华军目前可以称之为舰的只有不到二十五艘战舰,剩下的都只能称之为艇了。
中华军的运输船的吨位和军舰比起来自然是要小一些的,因此这些船只的普遍吨位都在五百吨以下,这种吨位注定了它们不能进行改装,因此也不能使用军舰上面的蒸汽机,而且普通的木制战船的材质也决定了它们难以承受蒸汽机,不仅是蒸汽机的重量,蒸汽机在工作的时候产生的巨大震动会对木质船体造成很严重的破坏,而且钢铁制造的螺旋桨安置在木质的船身上也会损坏接口部位。
因为这个时候中华军面临的海上的压力比较小,所以七艘铁甲舰这个时候除了安排一艘军舰巡航台湾海峡之外,剩余的六艘军舰也全都投入到了运输这些百姓的工作中去,它们的体型和吨位相比于其他的小型船只来说很占优势,因此一次可以运输超过三百人,六艘军舰一次可以运载以前八百人,在不考虑煤耗的情况之下,军舰以每小时二十节的稳定航速,从台南出发,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