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忘年之交 (第3/3页)
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别的不说,光是超过咱们两倍的征税效率和总兵力达到十几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就足以说明一个新兴的列强正在崛起。而‘我大清’搞的所谓“洋务”,这些年里不过送了百十个人(其中还包括自发的)留洋、同时在国内办了几个、顶多十几个学堂而已,绝大部分精英还是继续读着对于富国强兵毫无意义的四书五经,国内满打满算也才几千个接受了近代教育的人士,其中能够算得上合格的近代人才恐怕也就几百位,这么一点力量就连一家大型的工厂都填不满,还想改变整个中国的面貌?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而且即便是如此步履蹒跚的中国近代教育,在咱们那位急功近利的李中堂主持洋务以后,也很明显地受到了忽视。就拿海军来说,机器局建了不少、军舰买了不少,但学堂呢?以前是一个,现在是两个,而且几道你是天津水师学堂的总办,应该最有发言权,你来说说,这天津水师学堂,在培养人才方面,能跟当年的福州船政学堂相比吗?”
“其实论师资和设施,天津还是要强过福州的,但是生源就差多了,关系户太多,打不得、骂不得、开除学籍更不要想,有这么多的问题学生在,好苗子也很容易被带坏了,最后的成材率跟当年的福州船政学堂自然就完全没法比了”,严复叹了口气道出了心中的苦水,他并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之所以一直想要辞掉学堂总办的职务,也并不纯粹是嫌弃官卑职小,掣肘太多无法尽展所长才是关键,“而且天津就在京城左近,有无数只眼睛盯着,哪怕是一点细微的改革都可能会引来朝中言官的弹劾,而官办学堂又很容易卷入官场上的倾轧,要不是每届都多少还有几个不错的好苗子,我生怕自己走后他们被耽误了,这水师学堂总办的位子,哼哼,你以为老哥哥我真的有多么稀罕?”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