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理政  盛世慈光(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1章 理政 (第2/3页)

……总不能跟天授帝三十年前登基那样,再次血流成河,王室成员十不存三吧。

    天京城里的权贵人家,大多都经历了三十年前那一次的动荡,唯恐厄运重临。再加上定王遇刺,皇宫和定王府的兵马频繁调动,让天京城的局势,一下子变幻莫测起来。

    ……

    气氛紧张,天授帝却不紧张,还真“静养”起来了,绕着太和殿的走廊,一圈一圈转动养身。

    生命在于运动,朕的宝贝九郎说哒。

    刚好牟渔拿着一大匣子的密档,交给天授帝过目。

    天授帝活动完,才在龙案边四平八稳坐下,立即想到他的宝贝幼子,然后更自然地,看一眼放在他龙案上的一大波奏本——是昨天被沐慈踢皮球踢回来没批阅的。

    今天又有一大波奏本在路上……都要堆成山了。

    头痛!影响朕静养啊!

    天授帝问:“临渊,九郎到底是身体吃不消,还是有顾虑,才不肯替父皇处理这些政务?”

    牟渔斟酌回答:“应当是身体吃不消。”

    “可崔忠年说九郎这回只是小风寒,烧很快退了,并无大碍。”

    牟渔就不说话了。他就算现在依然忠诚于皇帝,却也没打算多嘴说沐慈“不打算继位,想要自由”的真实想法,再说给不给他自由,沐慈一个人说了也不算。

    时机到了,沐慈自己会说给天授帝听的,到时候这天家两父子意见想左,必然又要斗法,旁人不好掺合进去。

    他就没说,怕帮沐慈倒忙。

    刚好王又伦领着人,给天授帝送奏本来了。

    天授帝扶额,卫终十分机智地紧张大喊:“传唤御医!”又絮叨,“陛下,太医让您静养,可不能劳心劳力了。”

    这是演哪出?王又伦隐晦与参政雷岳交换了个眼神。

    天授帝扶额,声音有些虚弱,指着这些奏本道:“都送去合欢殿让九郎帮着朕……看看。”又看向牟渔,半解释半吩咐:“这么些东西,根本不费他什么心力。”

    瞧!还是“知子莫若父”。

    天授帝说第二次拿奏本去,就不是试探了,帝王威严也不容人拒绝。

    今天为了辅助“养病”的皇帝处理政务,王又伦多叫了几个政事堂值班的官员,除了他和雷岳,还有一个御史大夫李元江,一个尚书右丞和一个中书舍人。

    昨天奏本是悄悄送去合欢殿的,也只批复了一本,其他又送回了太和殿,所以没几个人知道。今天天授帝此话一出,已经被吓得风中凌乱。

    天授帝指着已经懵了的几人:“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朕信任你们,到了合欢殿好好听长乐王吩咐,”想了一下,补了一刀狠的,“九郎说的话,等同朕的。”

    王又伦差点给跪了!但他不知道自己该支持还是反对,犹豫着……

    雷岳脚软。他的家族因“义商策”大大受益,对长乐王推崇备至,属于坚定粉,可架不住天授帝这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里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早有猜测是一回事,真被亲口承认,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又不是决定卖豆腐的摊子给哪个儿子。

    ——陛下,您就不能缓一天说么,明天不是我值班啊。

    而作为御史大夫的李元江,有点软性子,毕竟在天授帝这种风格强硬,手腕铁血的皇帝手下,太过刚直、强硬的人(譬如苏砚)一般没好下场。

    作为一个监察百官,监督皇帝的御史大夫,李元江一时犹豫要不要反对?嗯,应该是要的,可怎么说才比较委婉,不惹毛皇帝又不得罪长乐王?

    其他人也在心里打小九九。

    若不反对,就是默认,

    只有太子才能理政、监国。可长乐王做太子,是不够资格的……吧?

    可以想见,今天在场的几个人,带奏本去了合欢殿,就是默认了天授帝的明示,表示了支持。

    造成风雨动荡的结果是一定的,他们也会被士林口水淹没。百年后,只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