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理政  盛世慈光(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31章 理政 (第3/3页)

一个“奸臣”“佞臣”,“只懂逢迎上意,不顾祖宗礼法”的名声跑不了。

    雷岳小心翼翼道:“陛下……听说长乐王殿下偶染风寒,身体微恙,这……”不好使唤一个病人吧?

    王又伦也飞快附议:“陛下,之前殿下因治水策病倒,伤了元气,这么劳累他,于身体有损啊。”

    有代表发言,其他人意思意思,也表达了差不多的意见。

    长乐王这一次,病的好病的妙。

    天授帝却不在意地挥手:“无碍,九郎身体好多了……”他也怕累到儿子,考虑蛮周到,又吩咐,“不过他病体初愈,的确不适合劳累,就口述,叫志祥(赵瑞)奉笔。”反正破罐子破……呃,光明正大了,就不用卫终暗搓搓“摹皇书”了。

    直接叫赵瑞,他最听话的,让干嘛干嘛,从没忤逆过天授帝意思,给沐慈代笔再适合不过。也刚好儿子不喜欢写毛笔字。

    可是……

    几个大臣还想说什么……

    天授帝装作恍然大悟状:“哦,还是你们觉得去合欢殿议政不严肃?也是,那里原本是后宫殿阁。那不如去垂拱殿,或去紫宸殿?还是你们觉得,直接恢复每日早朝,让九郎代替朕去崇政殿听一听大家议政,更显得认真严肃呢?”

    皇宫内,分前朝与后宫,前朝三个大殿。

    庆元殿是最大最前方的殿堂,举行元旦、冬至大朝贺,朔望册拜,登基大典才启用。

    崇政殿中间第二大殿,皇帝每天举行每天大朝会的地方。垂拱殿是崇政殿左侧殿,非朝会的君臣议事,或像上次大洪灾救灾这种特殊情况的议事,都在垂拱殿举行。

    紫宸殿是第三大殿,皇帝与心腹内阁,举行日常不定时小型朝会的地方,非心腹不宣召入紫宸殿。这地方距离皇帝寝宫太和殿也最近。

    叫长乐王去代替陛下垂拱殿,或去紫宸殿,甚至上朝……

    就直接是监!国!

    所以,天授帝给的选择是——根本不让人选择。

    这是天授帝惯用的心术权术,转移视线兼被迫选择。普通人都有“两权相害取其轻”的被迫选择综合症,于是大部分臣子下意识选择了——还是去合欢殿吧。

    于是,顺理成章“不让长乐王批奏本”这个选项被忽略了,即使有那么一两个清醒的,要么因为立场,要么因为畏惧,都当做没发现。

    天授帝很满意,手一拍龙案道:“就这样(他很愉快地)决定了!”然后挥挥手示意,“朕累了……”

    跪安吧。

    根本不给人反应时间,反对机会。

    众人:“……”

    牟渔一直很光棍的,不管天授帝的命令多么奇葩,他是忠诚执行,不打折扣的。连灌翻皇子的活儿都做过,没啥好怕的。

    他喊了几个内侍过来抱奏本。

    以前天授帝让沐慈看奏本,还要叫牟渔暗搓搓运送,掩耳盗铃一下。现在么……没必要再避着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幸朝,政治机构。

    政事堂:宰相议事的地方,设在皇宫的前朝。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

    宰执:宰相与执政简称“宰执”,有左右丞相,参知政事(副丞相),三省(中书、尚书、红门)六部(工、礼、吏、刑、户、兵)长官,枢密院长官。

    具体人物:

    民政:右丞相(王又伦);参知政事(李康、雷岳、张怀勇);赵瑞(中书侍郎兼学士承旨);卢定国(户部尚书)……

    其他人员(不具名)中书侍郎2人;红门侍郎2人;御史大夫1人,御史中丞3~5人;尚书左、右丞各1人,六部尚书共6人,六部左右侍郎共12人……)

    军事:枢密使1人,枢密副使2人,知枢密院事4~6人。

    。

    另外,大幸朝三省是中书省,红门省(相当于门下省),尚书省,有兴趣自己百度一下三省六部。这里不多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