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二章 针锋相对 (第1/3页)
    李治此去,长安内外人心惶惶。
    明眼人都能看出李治之所以急不可待出海就藩便是为了躲避日趋纷乱的局势,而其余诸位等候就藩的亲王自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可除去齐王李祐之外,其他几人都尚未婚配。
    放亲王出海就藩,这是君王宽厚仁爱之表现,可倘若亲王尚未婚配、未曾诞育子嗣便出海,则必是君王苛刻、虐待手足,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睡。
    所以亲王们只能躲在自己的府邸之中战战兢兢、瑟瑟发抖,求神拜佛保佑不被当下汹涌之局势所波及。
    就在这等紧张局势之下,李承乾降旨暂停李思文、程处弼、屈突铨三人之官职,查实其军械损耗数目之后另有任用,命曹继叔代太子左卫率,阿史那伏念代太子右卫率,苏海政代太子左清道率……
    同时下令东宫六率重新整编、精兵简政,以“百骑司”进行敦促、监督、核准将校兵员名单。
    此令一出,风浪愈急。
    仁和六年,四月十五。
    连续多日的雨水终于停歇,但天空中乌云如铅、遮挡晨曦,空气中的湿气似乎能攥出水。
    一大早各处坊门开启,便有数辆马车从各自坊门而出,沿着长安城规划整齐、纵横交错的街道齐齐出行,终点则在延喜门内、嘉福门外,车马于此汇合,侍中马周、卫国公李靖、兵部尚书刘仁轨、左金吾卫大将军程务挺、右金吾卫大将军孙仁师……数位文武大臣相互见礼,而后鱼贯进入东宫。
    这一幕被过往赶赴衙门的官员得见,没一会儿的功夫便传遍整个皇城,引起一片哗然。
    在陛下对东宫层层掌控、步步紧逼,易储之意昭然若揭之时,这些大臣齐聚东宫,反对易储、支持太子的意图太过明显,简直就是公然与陛下对抗。
    这还了得?
    无论后果如何,都足以掀起一场巨大风浪。
    ……
    “臣等参见皇后,参见太子殿下。”
    几位大臣进了丽正殿,纷纷躬身施礼。
    “诸位爱卿免礼,赐座。”
    太子李象稚嫩的声音响起。
    “谢殿下。”
    几人起身,陆续入座。
    皇后苏氏拉着李象的手端坐主位,一头如云秀发整整齐齐的绾成发髻,金步摇、碧玉簪,宫裙锦绣、富贵堂皇,螓首蛾眉、削肩修颈,整个人眉眼如画、端庄秀丽。
    此刻正轻叹一声,幽幽道:“非是本宫不知当下形势故意为难几位,实在是如今局势紧迫、风雨飘摇,本宫与太子妇孺之辈已然乱了方寸,太尉又远在华亭鞭长莫及,只能请诸位来问一问,该当如何是好?”
    上一次陛下欲召集大儒为小皇子张目、起势,经长乐公主献计借助房玄龄之声望硬生生给挡了回去,孰料陛下意志坚定,这回直接对东宫六率下手。
    虽然仍有最为核心的“神机营”护卫东宫,但东宫六率遭受拆解则意味着帝王意志,必然导致风向变换,万一朝堂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