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代文宗 (第3/3页)
第二天就将整理好的三字经交给了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王维、王翰、高适一行人。
昨天才听裴旻要编写一份儿童读物,今天就实物在手。
张九龄、高适与四王都惊呆了,半响迫不及待的将多份三字经分别拿在手中研读。
三字经三字一句,更为难得的是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
是以古人还有一句话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虽说有些夸张,却也说明了三字经的魅力。
最先出声的是王翰,他对着裴旻就是深深一拜道:“国公之才,世所罕见,王翰拜服。此文远胜六甲,可与千字文媲美,但内容简约易懂,更胜千字文,最适合启蒙之用,必将千秋盛传。”
张九龄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深深一拜。
余下王昌龄、王之涣、王维、高适也不知怎么说了,跟着一拜,一切都在这一拜之中。
张九龄与三王还好受一点,他们跟着裴旻久了,深知裴旻时不时的会展现出超人之处,也已习惯。
王翰、高适直接就是惊为天人,眼中闪着异彩。
裴旻将文章交给了王维,让他去影印个千八百册,分别送给之前聚会的河西士林翘楚,余下的赠给境内的书塾,以及地方官府,告诉他们若有人开私塾的,可赠去一本。
王维当即领命去了。
这三字经一出,立刻引起了凉州士林的轰动。
尤其是甘旭这样资深的教书先生,更能体会三字经的好处。
千字文固然奥妙,却过于难懂,六甲易懂,却无深意。
三字经正好在两者之间,取两者所长,在合适不过了。
甘旭本就怀着对裴旻的一份歉意,帮助裴旻推广起来,不愧余力。
凉州是经济要地,往来西域、长安的商旅,不计可数。
三字经以令人疯狂咋舌的速度传播开来……
有一旁导人向上的千古文章,再加上育人子弟的三字经。
裴旻这一代文宗的身份,已经无人置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