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蝴蝶效应 (第2/3页)
。
对于欧美金融市场而言,尽管现在披露出的迪拜世界的苦主主要是巴克莱等金融机构,但迪拜神话本身就是这些欧美投行作为帮凶炮制出来的,他们一方面很了解迪拜的真相;另一方面,通过忽悠全球的投资者撒钱到迪拜,已经赚得钵满瓢溢,何况590亿美金的损失并非全部由他们买单。因此,对欧美金融界,迪拜不过是又一个意料之中倒下的神话而已。
美国人不是说吗,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也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就是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没有什么影响,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迪拜危机就是那只煽动翅膀的蝴蝶,而真正的龙卷风在欧洲。
说到这里,庄则栋似乎有点口渴,到上一杯咖啡喝了一口。
“欧洲?”万家养自言自语了一句。迪拜和欧洲似乎牵扯不上什么关系啊。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是非常的遥远啊。
“知道希腊是怎么加入欧盟的吗?”庄则栋问道。
万家养无语了,这家伙的爆料越来越劲爆,万家养已经不能用常理来度量了。只好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庄则栋得意的说道:“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负债率应低于GDP的60%。而希腊在2001年距离这两个标准还相差甚远。为此,希腊求助著名投行高盛集团。”
当时高盛看到欧洲经济在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希腊有机可乘。欧元区货币汇率在当时是非常稳定的,融资成本相对比较简单,在此情况下,欧元区其他国家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支持这些即将加入或刚刚加入欧盟的“小伙伴们”。而希腊恰恰就是这样的小伙伴。
高盛很快就为希腊设计了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帮希腊政府隐藏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