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零七章蝴蝶效应  崛起之财路官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六百零七章蝴蝶效应 (第3/3页)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的10-15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

    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10-15年以后才归还。

    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内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

    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希腊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

    所谓“无利不起早”,高盛的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当年获利6亿欧元(约合7.93亿美元),相当于其全年交易获利的12%。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2002-2005年间,现在的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基正是当时负责欧洲事务的高盛副总裁。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蒙蒂自2005年来便是高盛的国际顾问,而希腊前总理帕帕季莫斯,在1994年-2002年间担任希腊央行行长时,参与了高盛炮制的债务作假行动。虽然帕帕季莫斯并未直接在高盛任职,但是他依然是“高盛的人”。

    高盛的目的就是炮制出这些债务危机的,他们让世界充满债务,然后现在危机爆发之后,他们又被挑选出来处理这些问题。整个欧元区成了一个高盛集团的项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