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动乱的根源 (第1/3页)
自从意大利王国从奥斯曼帝国手中粗暴的夺取利比亚后,那片荒凉的土地上就从未拥有过真正的和平。意大利军队依靠海军只能够牢固的控制沿海地区,可到了内陆地区那里的阿拉伯部族依旧抵抗。
1912年急于结束战争的奥斯曼帝国与意大利王国签署了《乌希协议》,协议规定意大利王国将实际控制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的黎波里塔尼亚大区和昔兰尼加行省,作为代价意大利将归还包括罗德岛在内靠近奥斯曼海岸的十二群岛,并尊重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宗主权力。
就是这份不完备的和平协议开启了利比亚的动荡不休,协议的原意只是为了实现和平停火,可并未将黎波里塔尼亚大区和昔兰尼加行省割让给意大利,而是希望如同英国统治埃及一样,仅将统治权委任到了意大利手中。
心有不甘的意大利王国当然是不愿意接受这份协议的,可遭受来自奥斯曼骑兵沉重打击的陆军,早已是无力再战。要不说一个国家的成功不光要靠不断的努力,还需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就在意大利王国乖乖地准备执行协议时,巴尔干战争爆发了。在欧洲列强的怂恿下,黑山、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纷纷向奥斯曼土耳其宣战,这场战争除了彻底的把整个欧洲拉入到了战争的深渊外,还便宜了弱鸡一般的意大利王国。
就在奥斯曼帝国将北非的军队全部调往欧洲准备保卫伊斯坦布尔之时,意大利王国趁机悍然撕毁协议,派兵驱逐了所有奥斯曼帝国委任的地方官员及宗教领袖,并派出志愿军协助巴尔干联军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意大利王国的做法,肯定会导致新一轮的意土战争,可奥斯曼帝国已是外强中干,在巴尔干战争中,这个古老的帝国几乎丢掉位于欧洲的全部领土。
战败后的没落帝国只能看着意大利违背协议,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哈里发的名义号召教徒,与入侵的异教徒开战!
精通意大利黑历史并能和大学教授谈笑风生的齐亚诺自然是知道的,得到甜头后的意大利陆军开始疯狂作死之路,先是放纵士兵抢劫来往的商贾,然后瓜分了属于宗教教长的沿海庄园,又紧接着便马不停蹄地向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