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运筹2   元末新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运筹2 (第2/3页)

暂别了田烈,孤身再入营与于志龙商议。就是在靖安军里也只是局限在这几人明白,以免人多嘴杂,惹出变故。

    收流民,垦荒田,结社工,诸般措施也曾由于志龙和谢林向刘正风禀告,不过刘正风此时尚沉浸在入城的喜悦中,对此不甚看重,故于志龙首先在靖安军在所属地域大张旗鼓的先做了起来。这份热闹令刘正风、万金海、刘启等人后来不免侧目而视。

    前期大家是急着进城,分财分宅,扩编部属,甚至要求各家大户、商铺纷纷缴纳钱粮作为与元军作战的献金。待各部人马渐多后,按照刘正风令多在城外驻扎,并分别划拨了数量不等的良田,大家才多少有了恢复农事,收容流民的心思。

    与于志龙注意招纳不同人才的策略不同,这些人所部几乎都是粗人,于志龙颁行诸项措施有谢林等参赞,规划。步骤,奖惩条例等一一对应,虽然总体粗糙,但已成体系,可行性较强。诸将的做法类似于放羊式自理,给部下和流民分了田亩和部分农具,牲畜后,几乎不再关心。

    两相比较,高下立判。别人还不在意,刘正风却对于志龙开始上了心。

    这个年轻人不仅敢战,敢冒险,似乎还很会笼络人心,无形中对自己产生一股压力,这次大胜,于志龙和靖安军声名鹊起,风头之劲一时无两。即便是自家婆娘平时不关心事的,如今也在枕边道:“飞将军名头响亮,现城内外人皆赞之,青壮者以入其军为荣,长此以往,王何自处?”

    一股危机感油然而生,刘正风渐渐看于志龙的目光多了些意味。而刘启不知怎的,这几日也常常在刘正风耳边聒噪,似有似无的提到:“一军不可有二主,倘主弱仆强,奈何?”此时,刘正风有些后悔不该当初轻易同意将城外大片土地划归靖安军手中。

    但话已出口,再收回就不易。刘正风只得暗下心思。

    见于志龙辖区内热火朝天,刘正风等也想比照行事,只是这些事物碎且杂,非精干、有经验之人不可为,即便是于志龙现在也急缺人才,更不论其余各部了。

    战前战后这几日谢林多方筹划,募集军需,整修城防,安顿伤亡将士,曲波等看在眼里,对其才干不由钦佩,也曾禀告刘正风,刘正风有时也在考虑是否该贴召贤榜了。

    后刘正风召谢林数次面谈民事,但是谢林对其虽然非常恭谨,自己也许了许多好处,不过谢林只称尽心办事,拜谢不已,却难有交心之感。

    营帐内,此时谢林提出属地民事等,于志龙,赵石,纪献诚均默默思虑。

    须臾,赵石道:“前者按照大人所令,所属各地已经展开耕作,若无意外,当在明春可增田亩三万三千亩,而翻耕的荒田,下田也不下八千亩,新增的湾塘有大小数十,各类牧草山林之地至少也有数万亩,若能完成耕作,下种,只要明年我军继续据有此地,倘收成无碍,相信可解粮米短缺之患。”

    “城外另有大小马场四千余亩,常年被周围侵占,多已为田,这次索性改场为田罢了。”赵石道。

    “马场已废,不值恢复,就此归田。”于志龙赞同。

    当其时,元廷在北方圈定各大马场,并设有14个官马道,由太仆寺统领。

    中原、腹里的牧场就有:辽阳、大同、太原、庐州、饶州、安西王府、冠州、恩州、高唐州、大都、真定、益都、山东、河南、怀孟、清池县、南皮县、广平等地。内地各郡县亦有牧场。

    益都路临朐治下也有数千亩供养马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