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26章 舆论战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26章 舆论战 (第2/3页)

后,朕和你一起去看一看。”

    徐省声赶紧答应了一声说道:“是的陛下,臣回去之后便督促工匠兴建此处的墓园,到时再请陛下移步视察。”

    朱由检点了点头,便将图纸折好交给王承恩收藏,他则继续说道:“蒸汽机的事情,还是等过了这段时间再去看,你们可以继续研究改进,也要同唐山铁厂保持联系,互相交流机器改进的成果。

    至于三种枪械的制作和军队配备比例,朕以为燧发火枪如果性能可靠,就应当大比例提升制作数量,以取代火绳枪。如果燧发火枪的性能还不够可靠,那么朕希望你们继续研究下去,至于制作、配备的数量,等待总参谋部回京之后,待他们计算完成,再发文给后勤部门就是了…”

    朱由检曾经以为,当宫外的舆论继续发酵下去,燕京大学的学生们终究还是挡不住,高举伦常大旗的那些守旧官僚士人的。因此在抛出了两篇文章之后,他正寻思着是不是要煽动一些女工上街游行游行,也好给自己插手争论制造借口。

    不过他很快就发觉,他还是低估了那些投资兴建纺织工坊和大面积种植棉花的勋贵士绅的战斗力了。这些勋贵士绅虽然没有直接向伦常纲理发难,但是作为本地或是京畿附近的坐地虎,他们在京城内能够动员起来的资源并不比清流们差多少。

    由于印刷业的发展和报禁的开放,那些清流们宣传自己主张的方式,已经从低效的揭帖进步到了,使用报刊宣传和街头向百姓散发小册子的先进方式。

    自从崇祯登基后刊印第一份大明时报以来,京城以内的报纸就从无到有,在崇祯三年初已经增长到7百多份,而获得批准的合法报刊种类大约也就30多种。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小报都是非法的存在,这些小报的发行数量也不大,从几十份到上千份都有。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非法小报的状况,一是因为朝廷推行了小学教育、扫盲运动和白话文、标点符号之后,能够看得懂小报内容的京城中下层人士开始迅速增长了起来。

    作为大明首善之区的京城,因为外来商人和官员人口迁移的关系,原本识字率就远远高于北方地区,只是略低于江南的几个富裕城市而已。

    按照崇祯元年对于全城人口的调查,能够写自己名字的男子高达60%,能够写自己名字的女子则是43%。而认识几百字,可以读写简单信件的人口,大约在35%左右。粗通文墨,能够看懂朝廷诏令,还能记账的人口,大约在20%左右。

    到了崇祯三年初,认识八百字,可以读写白话文文章的人口,已经上升到47%。在这个将近百万人口的都城,这个识字人口便达到了惊人的40多万。

    京城识字人口的上升,加上崇祯连续对京城娱乐事业的打击,使得京城百姓一下子失去了平日里最爱的赌博和色情娱乐,他们不得不给自己寻找新的娱乐项目。

    由于造纸工坊的大量修建,在加上印刷业的发展,照明工具的成本不断下降。白话文、报刊等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