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26章 舆论战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26章 舆论战 (第3/3页)

字类的精神食粮,便成了京城百姓晚间最为广泛的一项娱乐消遣。

    而京城内大量工坊的修建,也使得京城百姓的收入开始不断提高,这使得他们开始消费的起廉价的读物和煤油、蜡烛等商品。正因为京城百姓出现了这种需求,便使得朝廷对于报刊读物的禁止,始终无法获得什么成效。

    特别是当大明时报推出了广告这一盈利模式之后,市场上的小报经营成本就更低廉了,小报的种类也就发展的更多了。而不管是经营这些小报的文人,还是朝廷的一部分官员,都认为百姓有自由说话的权力,朝廷不应该强行禁止这些小报的运营。

    这些官员的态度,也使得一部分小报的创办人即便是被官府抓住了,也很快就被释放了出来,只是被没收了一些没有售出的报纸了事。执法既然不严厉,而经营小报又所获不菲,屡禁不止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状况了。

    当燕京大学同维护伦常观念的士人发生冲突时,最为兴高采烈的不是旁人,正是京城的这些小报业主们。不管是报道双方冲突,还是收了守旧士绅的钱财,帮助士人说话,都给他们带去了不小的盈利。甚至不少小报还借此扩大了影响力,从数百份的无名小报,迅速发展到了上千份的街头报刊。

    不过当勋贵和京畿的地主们开始插手这场舆论战之后,守旧士绅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势顿时就翻盘了。

    丰城侯李承祚一边让不少勋贵和士绅出面,状告京城内的一些小报内容污浊,不是描写色情就是宣传迷信,甚至公然宣扬白莲教的教义,这不是在皇帝眼皮底下谋反么?

    北京市市长刘重庆对于这些勋贵士绅的施压自然不敢怠慢,只能命令市政厅的官吏对各种小报进行查封,对于屡犯不改者处以劳教。

    迫使官府对京城各类小报进行控制之后,丰城侯等人又联合筹措了一笔款项,对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小报进行收购,并命令他们刊发攻击守旧士人的文章。

    而且,丰城侯等人还购买了京城不少印刷厂和大量的印刷纸,迫使支持守旧士人的小报断刊或抬高成本,使得京城百姓选择其他更为廉价的小报,当然这些小报都是支持学生们的。

    在这种连环打压之下,不过3、4天功夫,原本稳居上风的守旧士人们的声音,便迅速从京城百姓的耳边消失了。

    再加上一部分纺织工坊的工坊主主动打开了工坊大门,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乡老入内参观,以证明工坊内并不是什么诲淫诲盗的场所,只是一些女工聚集劳动的地方。

    京城百姓们因为舆论争论而生起的不安,终于慢慢释去了。守旧士人在京城百姓之间引发的舆论战,终于宣告全面失败。他们只能将目光转向了朝廷,希望能够在朝堂上赢得支持。

    看着在舆论中稳站上风的,投资实业的勋贵和士绅们,朱由检虽然大为开心,但也不由生出了一丝警惕。

    虽然他希望新兴的工商业势力能发展起来,但是他可没想过要让他们发展到不受限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