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36章 战后的涟漪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36章 战后的涟漪 (第2/3页)

通设施建设,并加强了对于一些土司地区的控制,让朝廷的影响力真正渗入到普通民众之去了,从而让云南真正成为朝廷的云南。

    在大明的南方边疆因为缅甸战争而进行着改变的时候,东协对于巴达维亚的战争的结果也在深刻的改变着大明和日本。

    在从前,除了东南沿海那些长久保持着传统贸易习惯的海商家庭外,内陆的大明商人们对于海外贸易都是持着畏惧的心态的。不仅仅是因为海多风浪等自然灾害,而是离开了大陆之后,他们缺乏保卫自己财产的能力。

    但是随着战胜巴达维亚的消息传回国内,各种对于南洋富饶资源的描述,和大明海军在该地保护自家商民的事迹在报纸流行了起来。这样的宣传后果,便是让不少内陆地区的商人开始接受,南洋地区其实和广东等地的安全程度是差不多的,在南洋也是有着朝廷可以进行依靠的。

    于是在海禁开放后出现的海外贸易热潮后,出现了第二波的海外热潮。和第一波以东南沿海地区商人为主的海外贸易热潮不同,这一波以湖广、四川等地商人为主的出海热潮,却是奔着前往海外圈占土地发展种植园经济去的。

    朝廷对于宗室土地的清理,显然已经引起了不少精明地主的警惕。而海外土地较少的税收及大明对于进口粮食的免税政策,让这些经营商业的地主意识到,他们卖掉国内的土地前往国外,起码能够购回五-十倍的土地,而这些国外的土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运回国内销售之后,获利显然现在国内拥有的土地获利更高。

    随着之后南洋地区橡胶园、油棕园等高价值的经济作物的出现,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明人前往南洋经营土地的兴趣。这一波的出海热潮,持续时间之前的贸易热潮更为持久,直到一百年后,南洋热才渐渐消停下来。

    这种对于南洋地区的深度开发,不仅极大的缓解了国内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最重要的是极大的活跃了南洋和大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迫使大明的贸易商人向更广阔的海洋拓展探险,寻找下一个暴利的贸易地区。

    相起大明这边的意气昂扬,日本这边在收到了从大明传回的战争结束会议的消息后,顿时变得暗流涌动了起来。

    自从被大明用战争打开大门之后,日本人至今也不承认自己是被南蛮人所击败的,他们始终认为,当年的战争是丰臣千代请求大明王朝出兵恢复丰臣家的内部战争,是原王朝帮助属国的复国之战,并不是外人入侵日本的战争。

    之所以要这么宣传,因为不管是西南强藩还是江户幕府,都需要维护自己统治日本的正当法理。西南强藩不能把自己视为被外人控制的傀儡,而江户幕府需要证明自己的妥协并没有出卖日本的利益。

    但是不管他们如何宣传,原本渐渐趋于封闭的日本,现在都不得不对外打开了大门。特别是横滨、神户、大阪、长崎、青森、山口这六处对外开放的港口,更是充斥着来自大明和南蛮的新科学和新思潮,令一些低阶武士和市井商贩、手工业者大受影响。

    而在大阪,因为大阪大学的建立,大阪更是成为了宣讲来自大明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