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亲情和战友情  简单活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六十五章 亲情和战友情 (第3/3页)

月27日批准克莱斯特上将带领A集团军群撤出高加索。其中第1装甲集团军将行进400公里抵达曼施坦因所部拼死守卫的罗斯托夫桥头堡并由此撤退,第17集团军则退往塔曼半岛从海上撤回克里米亚。

    这次撤退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行动,第1装甲集团军要进行如此长距离的战略机动“蛙跳”到罗斯托夫以东本身就不是易事,如今在敌军的重压下进行有组织的撤退,更是难上加难。事实上,这次撤退“无一日不处在惊涛骇浪之中”。2月2日,包围圈中的第6集团军被最终歼灭,苏军挟大胜之威如潮水般滚滚南下,然而曼施坦因再次展现了他令人难以置信的韧性,死死守住了险象环生的罗斯托夫桥头堡,使第1装甲集团军得以携带大量技术装备有组织地撤退。后来曼施坦因自己又险些遭到包围,只能由第1装甲集团军回过头来赶走苏军的穿插部队重新建立联系。说实话仗打到这个份上,除了决不放弃的坚强意志以及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就要看运气如何了。曼施坦因率领麾下的部队在这种组织与联系都支离破碎的情况下连续克服了几次这样的危机,总算是成功将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从被包围的危险中解救了出来,使德军40万人奇迹般地全身而退。直到2月14日,德军才放弃了罗斯托夫。而就在2月13日,“顿河”集团军群正式改称“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装甲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以及“霍利特”和“肯普夫”两个战斗群。

    虽然A集团军群成功撤出卸下了压在曼施坦因心头的一块大石,但当前战局的危机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刚刚撤出的A集团军群并不能立刻成为战斗力,“盟军”的战线和战斗力又都一塌糊涂,战线的缩短并不足以逆转兵力不足的状况。B集团军群被击溃时留下的缺口尚未封住,希特勒从西欧调来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广阔的战线上独木难支,在哈尔科夫被苏军包围,好在“党卫军教父”保罗•豪赛尔将军顶住了抗命的压力于2月15日率部突围,为曼施坦因保存了这支新锐的突击力量。此时德军的战略兵力密度仍然低得令人难以忍受,曼施坦因所负责的战线上德军处于1:8的绝对兵力劣势。

    经验丰富的曼施坦因并没有被不利的战场态势所动摇,他敏锐地发现各种有利于德军的要素正在不断积累,反败为胜的契机正蕴藏于危机的顶点之中。过去的两个多月中德军各部虽然疲于奔命、几近崩溃,但仍然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事实上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除了成建制歼灭了第6集团军和差点包围两个集团军群以外并没有改变以往“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胜利模式。而且苏军虽然在战略动员和补充能力上远强于德军,但战役级别的补给保障能力此时还很不足。被巨大胜利多少有些冲昏头脑的苏军统帅部投入庞大的兵力在极为宽广的战线上扩大战果,逐渐使作战行动超过了后勤保障所能支撑的限度,同时不断的突破和追击也大大降低了苏军的兵力密度,形成了很多薄弱的侧翼。苏军的红色铁流看似仍在狂飙突进,实际上却已是强弩之末。

    反观德军方面,曼施坦因经过不断的争取,进一步收缩了战线并调整了“霍利特”战斗群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位置,从哈尔科夫突围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加入他的麾下,从高加索撤出的部队经过重组也陆续加入战线,他的手中现在有了更多的机动突击兵力作为预备队。进行反击的条件日益齐备。

    2月17日,曼施坦因向视察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希特勒提出了反击的建议并获得了批准。2月19日,曼施坦因投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11个师(其中有7个装甲师)在750架飞机的支援下对冒进的瓦杜丁所部薄弱侧翼进行反击。仅仅两周时间,苏军就有8个军、10个步兵师、5个特种旅在曼施坦因的反击中被击溃,进行冒险突击的波波夫集群基本被德军歼灭。由于德军兵力不足以进行合围,很多苏军得以逃遁。尽管如此,德军仍歼灭苏军3万余人,缴获坦克615辆、火炮354门。

    曼施坦因乘胜追击,重创沃罗涅日方面军并将之击退100多公里。3月15日,曼施坦因夺回了哈尔科夫城。曾经全面击溃B集团军群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此时面对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曼施坦因极想乘此机会,与北面的“中央”集团军群一起,对库尔斯克实施突击,围歼突出部内的苏军重兵集团并缩短德军战线。然而面对苏军强大兵力的阻击,德军兵力有限,加之大地已经解冻,“烂泥将军”又开始发威了,曼施坦因不得不在27日停止了进攻,双方的攻防暂时告一段落。

    曼施坦因经由此战获得了极高的威望,他力挽狂澜的这一系列行动被称为“北顿涅茨河畔的奇迹”。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此时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与一年以前德军突向高加索的“蓝色行动”开始时相差无几,一切英勇的牺牲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在这一结果面前似乎都显得无济于事”。

    “那么各位,你们认为战役后来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连长讲完后,我冷静地问道。

    “我认为,是战役后期,德军内部不团结,加上,苏军从美国那里,因为租借法案,获得了大批先进武器。”

    指导员来了兴趣。

    “哈哈,我不这么认为。”我另辟蹊径。

    “我以为,根本原因,是希特勒手伸得太长,后期苏德战场,经常直接越级指挥到师长一级。

    你看噢!痛定思痛,曼斯坦因提出了一个主张。他认为,希特勒作为最高统帅,只需要关心政治、外交,只需要部署总体战略,不必事必躬亲,不必过问前线具体军事指挥,不要干涉前线将军的工作,要放手让前线将军去打好自己的仗。曼斯坦因还提出,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关键是消灭苏军主力。希特勒却顽固地要求寸地必争,每一个阵地都必须捍卫到最后一个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希特勒非但拒不接受曼斯坦因的建议,还恨死了曼斯坦因。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希特勒很快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哈哈哈,保留自己的观点吧!我们不争论了。只是想想,他日若能亲自领兵,能否有所借鉴,创造奇迹呢?”

    等我讲完自己的观点,连长非常神往地说。

    “我也有这个野望,感觉你这个哥子挺对我脾气的”!

    哥们有了发现知音的感觉。

    “嗯,将门出虎子!来前,听我们首长说过,你爹也是很能打的,作风勇猛,智计百出,神出鬼没的!要不是转业,怕也是个军长了!

    对了,你上过军校吗?这么能侃!”

    连长惺惺相惜!

    “嘿嘿!没有。上大学时有兴趣,看了点军事而已。不过,我可没有你带兵的经验!

    我老爹说了,兵者,诡道也!怕我是现代赵括!

    哎,咱这个业余的,还是别瞎掺和了。万不得已,再挺身而出,实现咱的英雄梦吧!”

    我自嘲地笑笑。

    “哈哈哈,还挺谦虚嘛!不过,我是觉得你有军事天赋的!感觉和你已经是多年的战友了哩!其实,用战史,古今中外的战史,对照我们伟大的孙武,和其他理论家的军事理论进行总结和升华,估计也就是历史上,知名统帅的成功之道吧?”

    连长赞美我呢。

    正要谦虚,赢得第二次赞美。

    “嫂子好!敬礼!”

    门外的士兵敬礼了。搞得清清老婆脸红彤彤的。

    清清老婆很懂事。

    白天,安排好我们的餐饮后,就开着车,陪老爹和老妈以及堂弟妹去东海逛。

    什么外滩,外白渡桥,豫园,反正不太远的地方,是逛了个遍。

    吃吃当地小吃,爬爬东方明珠塔,还特意去恒隆广场,给公公婆婆、堂弟妹、儿子和永亮,都买了两套高档一点的衣服。

    有时候,又和客人一起,在爷爷奶奶家,学习烹饪技术。

    每当这时候,老妈和我准岳母、奶奶以及她,几个女人一台戏,一起擀擀面皮,包包饺子,还直夸我老妈,饺子馅调得好。

    老妈很是得意,就耐心教她。

    有人说,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基本上是由老妈,在你童年时,带给你的味道决定了的。

    “嗯,饺子馅,肉要剁碎,菜要搅拌均匀,适当添加点油,菜籽油或是香油,哦,要包成花瓣型。”

    这可难不倒我聪明的姑娘!

    她很快得心应手了。又跟老妈学了,青椒肉丝、莲山回锅肉、水煮牛肉和肉丸子汤,等几个传统川菜。

    虽然,辣椒、花椒,下到油锅里,那种呛人的味道,刺激得她热泪盈眶,但她坚持学习。

    一锅铲食材下去,滋滋炸响,像小白兔,跳开老远,然后,又不怕不怕地默念,一只手握铲,一只手挡着眼睛,瞎搅几下,看没有油溅出,就变得信心十足,像模像样起来。

    奶奶心疼说,“乖孙女,我来吧。”

    “不嘛!奶奶,你休息,这是川菜,我还不会呢。”

    老妈和岳母,站在旁边打气,一边指导,一边笑呵呵的。

    等我出院前,已经可以吃到,清清老婆亲自炒的菜,喝上她改革发明的东海川菜汤了。

    别说,老妈的汤底,加上点海鲜,嗯,鲜香味美。

    有时候,她也多带一点,给我病房里的朋友,公平们尝尝。

    人一夸她,就得意地对我嫣然一笑。

    某一天,和我商量,去老庙黄金,买了条金项链送给老妈,说老年人戴,能预防中风。又买了个大钻戒,让老妈送给我认的妹妹,小舒护士。

    也感谢她们母女对儿子和侄儿的照顾。

    老妈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媳妇孝顺。

    老爸最开心。当妹妹腼腆地叫爸、妈的时候,哈哈哈大笑。

    老刘家第二代掌门人,也有闺女了。

    终于圆了当外公的梦。

    舒阿姨也感动得泪水涟涟。

    逛了几天,老爸说累,不再陪她们了。于是,老爸,我岳父,还有龚平,连长四个人,在我病房里,开始楚汉争霸。

    老爹棋下得不错,就是酷爱悔棋。还振振有词,“啊,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逗得小连长,豪情而会心一笑。

    下起象棋,老爹也随和多了,还说,“不要喊老革命,叫老兵。”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的名言。

    我岳父,可就不会让老爹了。

    每当四个人,换对手下,俩亲家,常常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

    然后,在我公正的裁判下,双方“退一步海阔天空”,“哎,不能再退了,那和重新下一盘,有什么区别啊?”

    “哈哈哈”,人两个却握手言和,从头再来!

    儿子伤好得快,医生说,再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他也不管了,和小管叔叔,就来到我住的医院,哈哈哈,病房里又添了个第三代,气氛更加融洽。

    “嗯,这盘棋,又输了,都是你!孙子,你支的招,臭棋!”

    老爷子可算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哼!爷爷耍赖。我就说了一步哦。”

    儿子可不承认自己误导了爷爷。

    “哈哈哈,你小子不知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啊?”

    爷爷慈祥地摸摸孙子的头。

    “行了,行了,这把,我让你一个马,如何?”

    岳父气吞山河,力拔山兮,气盖世。

    “那我,只有让你车了!”

    老爹撒豆成兵,智退水嗟,勇冠军。

    “哈哈哈”,然后,两个半斤八两,再次握手言和。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回味悠长地溜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