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篇 西川征伐 碧血丹心 第一百九十章 出兵西川  清梦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篇 西川征伐 碧血丹心 第一百九十章 出兵西川 (第2/3页)

争!岂非万事休矣!?”众人大骇,李凉见其说罢,斥其无礼而退。自己则站起身说道:

    “殿下,张清梦厉兵秣马五年,其目的实为巴蜀两川,非凉区区项上人头也。还望大王思之审之!”

    李环揉揉摔痛的屁股:“嘶……依贤弟之意,本王当战当降?”

    李凉回道:“若战,我川中尚有甲兵三十余万,兵精粮足,枕戈待发,且我蜀中山川险峻,易守难攻,更有剑阁巍峨,万夫莫开!未必惧贼!

    反之若降,大王车不过一乘,仆不过数人,岂不见蜀后主刘禅见辱于洛乎?张清梦篡逆之辈,不仁不义,必欲毁我宗庙,辱我妻儿!还望大王休言投降一事!”

    经李凉如此劝说,纵然是畏敌如虎的李环心中也有了些许定神,何况其余主战之臣见此,更是纷纷表示将死战到底,压过了主和派的声音。祁氏兄弟只好讷讷退去。

    次日,于成都王宫内,李环正式授李凉“大将军”衔,都督中外诸军事,专门应对此次灭国危机,李凉可名正言顺地调动川中各种资源。

    随后,李凉开始布排人事:李凉、严从谦坐镇剑阁,高柏、杜玄镇守江油关,以防范可能出现的“偷渡阴平”,胡大浩、高桐、庞纪进驻巴州,以安东川。

    然而,李环却仅愿意拿出十万以供李凉调配,是谁进谗,想都不用想。李凉无奈领命,以六万之兵守剑阁,分三万予高柏,一万予胡大浩防备。

    李凉深知仅以两川抗衡整个北方毫无胜算,故亲自写下两封信,分别送往荆州刘汉及江东韩进处,希望能以“合纵”之势与张清梦对抗。而张清梦与其想法不谋而合,早在出兵前便去信两人。

    当然,刘汉无谋,重要性不大。张清梦与李凉二人都深知那个坐在金陵的枭雄——楚王韩进才是最大的未知数与胜负手,而他的态度,将决定了胜利的天平如何倾斜。

    江东金陵城

    却说自大元历445年韩进于天阙山之战奇迹般的大胜后,在桓、顾等江东士族的拥护下入主江东。在清算华氏、安抚遗族、封赏有功之臣后,便正式开始治理这片即富庶又贫困的土地。

    首先,韩进向全全境宣布将“免税三年”,废除原华氏家族的极端酷刑,减免徭役,大赦天下,与民休息。废连坐,减肉刑,鼓励生育,劝课农桑。废除所谓的“上等下等人”条款。

    荒诞的是,韩进以为的正常举措却在几个月内迅速收获民心,受到了极度推崇。

    百姓们开始听说“免税”时感到恐惧,在华氏家族统治的近四百年中,十税其八,余粮不足糊口,灾年不减,史载:“鬻妻卖子,白骨蔽野”。一旦宣布免税,那么意味着官兵彻底不演了,开始明抢了!

    极端时“十户不存三”,连坐,肉刑、酷刑泛滥,路有饿殍而不敢拾。故而感到恐惧。

    可几个月后,没有官兵明抢,没有酷刑连坐,是真的免税!因此,整片原华氏领地的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楚王仁政,各地流民也因而回归,口颂楚王“尧舜之君”。

    而韩进开始有些莫名其妙:“这不很正常吗?”军师苏正修听罢笑道:“大王予民以生路,而华氏百年从未修此路啊!正所谓‘少抢百姓五斗粮,换得江山万年长’啊!”

    而三年后,调整税率为十税其三,任命水利专家潘桥修建水利,疏浚太湖,灌溉面积翻倍。江淮豪族携资入江东,工坊数量增长三倍,刺绣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至如今,商业税占总收入近四成,极度发达,百姓归心。

    此时,韩进在休息用的清平宫中,望着分别来自成都与京城的两封信,陷入深思。

    首先是李凉的信:

    『

    楚王殿下钧鉴:

    素卿顿首,百拜奉书于英主麾下。戎马倥偬,千里致意,词疏礼薄,万望海涵。今北虏挟雷霆之势,二十一万虎狼之师叩我巴蜀之门,剑阁之外,烽燧连天,此诚我成都存亡绝续之秋也。然素卿窃以为,今日之危,非独在西蜀,更在江东。故冒死陈情,唯愿殿下静察。

    其一,唇亡齿寒之理,古今皆然。北朝之志,非在巴蜀一隅,而在混一四海,成就始皇之业。昔强秦并吞六国,岂非先取蜀地,得沃野千里,顺大江而下,终灭荆楚?今若巴蜀倾覆,北虏尽得我地,缮甲治兵,楼船东向,则江东千里沃土,岂能独存?届时殿下以江东一隅,抗中原全盛之师,其势之孤,其力之疲,恐百倍于今日之西蜀。蜀之为江东屏藩,犹唇之护齿;蜀若破败,则江东之门户洞开,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