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低潮期  郭沫若自传.第四卷,洪波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六章 低潮期 (第3/3页)

独提出月刊的计划,便再无通过的可能了。

    就这样,没有一个发表言论的机关,遂使一科的朋友们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逼得徐寿轩急流勇退,在我实在是感觉着遗憾。

    五、一桩大笑话

    三厅副厅长虚悬很久,我曾推荐一位中共的朋友,没有得到通过。后来是范寿康向我进言(我倒不知道是不是出于陈诚的授意),何不推荐范扬?他说:范扬是陈诚的同乡,与陈有密切的关系,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出身,司法行政的专家,和我们要算是先后同学。如范扬得任副厅长,一方面可以保持和陈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堵塞着再有刘健群那样的人从天而降。

    范扬是设计委员,我和他并不熟悉,我却毫无保留地采纳了这项意见。虽然还延宕了一些时日,但他业经内定,早就移到昙花林内寄宿了。

    有一次我同范寿康两人,在范扬的寝室里闲话,谈到了党籍的问题。我告诉他:其实我从前有一个时期也是国民党员,我的入党恐怕比陈诚还要早,但在宁汉分裂的时候我被开除了。

    范扬听着极感兴趣,他便说:现在要恢复党籍是很容易的啦。

    我回答他:当然很容易,不过在目前党籍的有无反正是无足轻重的了。

    我对于他只说到这里为止,但不知怎的,他却把我的意思误解了。隔不两天(日期我记不清楚了,大约在五月中旬),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他兴致冲冲地拿了一份中央社当天的通信稿来。其中有一条是国民党的最高决议,恢复了三十几个人的党籍,其中有一个是我。在这三十几人中把中共的领袖差不多全部都包罗了进去。

    我感到很大的诧异:怎么不征求本人的同意便可以决定呢?中共领袖们的同意是征求过的吗?

    范扬满得意地跑来向我说:我把你前两天同我的谈话,向陈部长报告了。他很高兴,立地向“最高”报告,便决定了下来,把你的党籍恢复了。

    但到了晚上,仅仅相隔三四个钟头的光景,中央社的下一次通信稿又来了。这次又有一条国民党的最高决议,是取消前一次三十几人恢复党籍的决议案。

    这倒真是可以令人捧腹的一件笑料,这样的最高党议,不真是出于儿戏吗?

    事实上是这样,事前对于任何人都没有征求过同意。当第一次消息发出之后,中共办事处严正地提出了抗议,因而便有了第二次的取消。这一消息,在武汉是没有见报的:因为当天更正,当天来得及抹杀。但在偏远的地方,如像重庆,却都是见过报的。

    这个大笑话,包含着一个大阴谋。当时的反动派正高唱着“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滥调,有时很奇怪地竟向国际宣传,说“中国已经没有共产党了”。为了满足这种主观愿望,故而来这一策略的试探。假使第一消息发出后,没有遭到立即抗议,或抗议而不严烈,那就正中下怀:国民党的确“融化”了共产党,中国也就当真没有共产党了。

    笑话,的确是天大的笑话。但在这里我要坦白地承认,我自己对于范扬这位副厅长的推荐,也得算是不小的笑话。

    六、胡愈之上台

    胡愈之任第五处处长,是大家所一致期待着的,但他到任得最迟。他本来留在上海在从事《鲁迅全集》的出版工作,经不过朋友们的再三敦促,一直到五月中旬他才赶到了武汉来。那时候我记得是在徐寿轩已经去职之后了。

    胡愈之到达武汉后,对于就职一事也煞费踌躇。我记得有一次我同好几位朋友在汉口一家饭馆里面请他吃饭,为了敦促他就职,我几乎向他下跪。

    愈之迟疑了一个星期的光景,终竟就了职。这对于在低潮期中苦闷着的同人,尤其在科长离职之后的一科,好像是一支强心针。愈之的作风非常利落,他一上任便订下了一个突击计划,以工作比赛向第六处挑战。工作确是紧张过一个时期。

    然而,愈之所能做到的,遗憾得很,也只能是强心针的作用,并不能够把三厅的苦闷根本消除。三厅是受着先天性的继子虐待的,有人甚至说“三厅是变相的反省院”。事业费的预算不让通过。下级政治部无权指挥,并连有关的工作报告都不容易得到。因此一切的经常工作都无法展开,尤其是文字上的工作。(第七处的对敌工作,情况稍微不同,因为没有别的机构和我们竞争。)受着了这样的限制,即使愈之怀着很大的雄心,抱着很高的责任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同样受着了苦闷的感染。突击计划只推行了一个星期光景,便又消沉下去了。

    有工作没有本领做好,是一件苦事。有本领没有工作好做,更是一件苦事。我们是找工作做的人,重要的工作摆在面前,触目皆是,而却不让你染手,有良心的人谁个能够不苦闷呢?

    愈之是做文章的老手,而且是素来讲究效率的人,在我今天回忆起来,他所做的工作,很奇怪,我只能记忆得一件,而且是无足轻重的一件。

    那是“六三”的禁烟纪念。这个纪念日照道理上讲来,应该不能说不重要,然而就和禁烟是奉行故事的一样,禁烟纪念,一向也只是奉行故事而已。

    但我们本着找工作做的精神,想把这个纪念来强调一下。因为那时日寇在沦陷地区正在推行其毒化政策,烟禁是废弛了,而且把红丸、白面、***、吗啡,大量倾销,借以从根腐化我们中国人的体质和精神。我们是应该借这个机会,一面揭破敌寇的阴谋,一面唤醒国人的警觉的。

    我们拟订了一个扩大禁烟纪念的计划,想大规模地做它三天。计划呈出之后,却只抢来了一篇文章做,而禁烟纪念本身依然由禁烟委员会和市**奉行了故事。

    做了一篇什么文章呢?那就是替“最高”草拟“为禁烟纪念告人民书”。“最高”的文告一向是由陈布雷执笔,这一次,或许因为计划是由我们提出的,却被批交三厅拟具了。

    我为慎重起见,请愈之拟了一篇,我自己也拟了一篇,一并送去。文章后来成了一篇杂烩出现,便是,愈之的取了一部分,我的取了一部分,加上陈布雷的一部分,可能还经过“最高”批改,倒真真正正成为了四不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