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第8节燕子娶进门  追赶太阳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章第8节燕子娶进门 (第3/3页)

个年代不用轿抬,也不车拉,更不用骑马,那些旧习惯早被摒除了。都是在是骑自行车,娶亲的人在前面,新郎新娘在中间,后面是送亲的人,他们鱼贯而行,浩浩荡荡出村而去。虽然没有旧时候吹鼓手的唢呐声声,锣鼓开道。但是满街筒子看热闹的人,也是喜气洋洋。到家了,临进村必须放三声炮,管事的人听见炮响,知道新媳妇娶到了,大声的喊着,“接亲的人出来,准备好,你小子把那挂鞭炮挂高点,”在新娘进门时要放一挂鞭炮,也叫满地红,它的炮皮是用红纸做的,喜庆。燕子在鞭炮声中娶进了门,新媳妇长的好看,人们都这么说,双禄两口子乐的合不上嘴。

    在河北中部,婚宴比其它宴席都丰盛,喜事吗总得热闹点好,在村子里象这么大的事,绝对非自家人能完成的,需要大量邻居来攒忙,大部分人是自己主动来的,不过有些人要特别去请,象娶亲的人,多是由新郎的哥哥嫂子来承担,自家没有也可以是堂哥嫂,实在没有叔叔婶婶也可以。或者去外人也行。总之得懂的相关的礼节,在娶亲的队伍里,或者说在整个迎娶活动中权力最大的是“大宾先生。”送亲的也是一样,由哥哥嫂嫂,或者是叔叔婶婶来送。有一条列外那就是怀孕的人不能娶亲或着是送亲,怕人家的大喜事冲了自己的小喜事,要不,怎么就要提前就定好呢,这是当地人,也不知道传了几辈子人的习惯。

    接亲的人分男女来接,在农村里,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总是根深蒂固的。必须有专门的女人接新娘的车子,她会一直陪伴在新娘子身边,一般都是自己家里的人。众人簇拥着一对人,来到堂屋,人们俗称过道屋里,管事的早就等在那里,让小两口并排站齐,高声喊道:“给爹娘鞠躬”而后有娶亲的送亲的女人们陪同,来到西头屋里,那里是新房,炕上早就放好了桌子,上面有茶壶茶碗,瓜子、块糖,专门接新娘的那个人先给新娘倒水,“少喝点湿湿嗓子。”新郎则换上旧衣服去干活。在河北中部有个习惯,不论家里有多少房子,就算是已经给小两口盖了新房子,下轿入洞房必须是西头屋里,老人住东头,新媳妇住西头。坐北朝南的房子东头为上。哪怕是办过了喜事就搬过去呢,反正也的在西头屋里住几天,作为一个女人结婚当然是一辈子的头等大事。

    不过这一天也挺难熬,头天晚上在娘家就不让吃稀的,第二天早上更是连水都不让喝,只能吃两个煮鸡蛋,怕的是娶回家去上厕所。也是一大院子人在哪干活,加上来喝喜酒的大多数是男人,那是农村里的茅房都跟猪圈连着在院子的最外边,你要穿过整个院子在能到厕所里。多少会有些尴尬。再说儿子没娶媳妇以前,大多数人家都只有一个厕所,谁先进去了,就把裤腰带搭在厕所的墙上,人们看见了知道里边有人,在外面等一会,着急了就在外边咳嗽一声,或者直接的喊“快点,”等娶了儿媳妇才在院墙外边建一个男厕所。总是老公公跟儿媳妇抢厕所不太好。在整个坐席期间人们劝着说:“多吃一点,”其实新娘也只是象征性的吃一两口,陪着的人们都是结过婚的女人,她们知道就算饿的慌也不能多吃,一来总是免不了有些害羞,二来怕人笑话,说起闲话来看谁们家的儿媳妇真能吃。

    在农村闹洞房是一件疯狂的事情,天晚了年轻人还不走,新郎又不好意思撵他们,这时婆婆过来,拿这几盒烟,一边给人们分着一边说:“回家吧天气晚了,明天还要早起干活呢,”“我们不用早起也不干活,”婆婆不管拿起什么照着那小子就打,“你不怕你爹揍你我揍你,明天就去你家跟你娘说,赶紧跟你小子娶媳妇吧,他想媳妇都快想疯了。”大伙笑着,吃了人家的嘴软,“走吧,你算是有福了修下这样的老婆婆,”第一晚上是有老婆婆来铺炕,明明有两套被褥,可是偏偏要铺一套,不用说这是让小两口钻一个被窝。那里的人们不往被窝里放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更没有看破红的习惯。娶回家来媳妇就是一家人,自家人都不相信那还想信谁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