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6节白骨怒涛 (第1/3页)
李科长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在一矿找到了工程。俗话说‘人托人能够着天’再说,李科长是市建委的人,不能把自己的人安排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这样被人知道了会说闲话,而且你还解释不清楚,怕的是打不着狐狸再惹一身骚,这也是官场上惯用的做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官的都是有头脑的人,既捞了钱也不能让人知道。这才算是官场老手,当然为官者不能像老百姓一样顾前不顾后。要是落人一话柄,那就会处处治于人,让人牵着鼻子走,会很被动。一矿也叫煤峪口矿,隶属于大同矿务局。
那时候正赶上大秦线一期建设,需要增加一线采煤工人,借此机会为本矿职工盖宿舍楼,好让那些住在低矮的小平房里的人们住上楼房,虽然不是直接服务大秦线项目,但是,为职工解决了部分住房问题,上面查下来也不会怎么样,欺上瞒下的事也不是一家在干,上下之间都是心照不宣。其实在刚开始就已经安排好了,从地质勘探、图纸设计,施工许可证,资金拨放,都要把它弄在大秦线工程的项目里。说起来领导们也不容易,要把上面要求的事,变成自己想做的事,需要动脑筋,想出来办法,再开会让它成为大家的意见,就是有错,到时候也是法不责重。
白骨怒涛惊,云中鹤唳鸣。
双戈征舞马,万剑向东瀛。
遍地狼烟起,千山鼓角声。
寒鸦魂断处,血染凤凰城。
煤峪口矿在整个大同煤田东南处的东北端,井田东部以煤层露头为界;北接忻州窑矿;南面是永定庄矿;西面与云冈矿和四矿相邻,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煤峪口是有这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又是国家南沟‘万人坑’红色教育基地,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就在一矿,那是一段屈辱的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日军侵占大同期间,大量掠夺大同的煤炭资源,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河北等地抓民夫,甚至以欺骗的手段把大批青壮年抓到煤矿当劳工,矿工们在条件极其恶劣的井下,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在日寇残无人道的奴役、折磨、劳累而死人不记其数。
劳工死后被抛尸荒山野岭,造成了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名称上叫万人坑其实何止万人,煤峪口矿的南沟‘万人坑’死难矿工六万多人,是大同煤矿中死难矿工人数最多的,当年日寇‘以人换煤’的政策,强行迫使八万中国劳工背井离乡,他们在大同煤矿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八年的时间里,大同煤矿产煤1400万吨,半数运往日本,然而它的代价竟是六万多矿工的生命。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当人们走在这片土地上,看到森森的白骨,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悲伤与哀嚎,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耳边似乎又响起阵阵的爆破声,惊天动地的炮声,向人们诉说着日寇的残暴与血腥,年轻的人们,勿忘国耻,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建设强大的军队,才不会受人欺负。
占地的工地分配在靠近居民区的位置。矿工们的平房都是依山而建,随高就低,见缝插针,只要有一小块较平坦的地方,人们整一整,能盖一间、半间也行。上山的路坡度缓一点,人们随坡而上,坡陡时,便挖成台阶,人们拾阶而上。在山上盖一间房子很简单,用山上的土,和上干草用水和成泥,在放在木框里摸平,起出来木框再放泥摸,大约24公分*24公分,厚度有6公分的土坯,很快就干了,用它来砌墙,里外摸上泥内墙在用涂料子刷三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的土不怕水冲,房顶上也是摸这种泥,之是在摸好后在房顶表面撒一点碱面,人们趁着没完全干透以前,用脚踩实,然后再拍平,房屋的坡度并不大,但是,从不漏雨。从井下拿几根顶子木,做檩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