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第16节白骨怒涛  追赶太阳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章第16节白骨怒涛 (第2/3页)

门窗、家具、总之矿上有的都拿回来用,工人阶级是主人,拿自己家的东西不用害怕,逮住了放下,明天再换好的。反正不是偷大的东西,也犯不着国家的法律。保卫科的看见了,有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会来事的说句好话,再递根烟,也就过去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谁家也不栽树,光秃秃的,白天在远处看上去,依然是黄色的土山,晚上就不一样,万家灯火通明,满山遍野,有的银白、有的昏黄、还有的在灯泡子上刷上红漆,在远处看像是一个挖空了的猪心,红的让人不舒服。也不是说什么山都能盖房子,表面是石头的山就不能盖房子,这是造物主的神奇,土山的下面没有煤炭,所以你可以放心的去住,它不是采空区,地面不会塌陷。而石头山上就不能盖房子,要炸平一块地方得需要多少炸药,再说它下面全是煤炭,要不就是采空区,随时都有塌陷的可能,领导也不会让你去上面去盖房子。最早盖单间房子的是旧社会当地的有钱人,他们在离矿井不远的地方盖上几间平房,里面有火炕炉子被褥做饭吃的东西一应俱全,为的是出租给外地来下煤矿的打工人,投资是为了回报,租出去用不了几年,就能挣回了本钱。

    他们都是些年轻人,觉得在家混不下去了,‘树挪死,人挪活’,总想着还是要换个活法,找本村的同伴三五个人同行来到煤矿下井,虽然累点,但还是比在农村种地强一点。每到矿上开工资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女人,她们租下房子等生意上门,住上十几天,矿工们的钱花的只剩下生活费了,再重要的事情也没有比填饱肚子更重要了。没有了生意女人们回家去照样相夫教子,下个月一如既往地照样来招揽生意。其实,人这个高等动物在好多事情上想不开,也不知道是受非封建思想的影响,还是出于嫉妒,总是对一些事物看不惯。当然这是旧社会丑陋封建思想的一个方面。到了解放后那些小平房早被拆除了。女人们自然也只能在家伺自己的男人。

    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拉上去,自来水水却上不去,说就了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挑水成了男人们每天上班以前的必须。节约用水在这里不只是口号。女人们知道水来的不容易,下雨时总是免不了用盆盆罐罐去接,不能吃、洗衣服总行吧。取暖更不成问题,自己挖的煤,矿上总是按成本价卖给他们,但是钱不好挣能省一点也好,人们总是在下班时找到一块自己能背到家的大块煤,烧一天没有问题,日产量万吨以上大矿,还怕你烧。回采队的人就不烧煤,他们到不烧怕煤气中毒,回采过后的顶子木要全部撤下来回收,下次再用,人们便找粗一点的,好劈开的木柱子,锯成二尺多长的木墩子,下班时或扛着或是用自行车驮着,回家用斧子劈开,填在炉子里烧。

    矿上保卫科对这些人也没办法,他们是临时工,也就是民工。或者叫他们农民工也行。他们没有正式矿工的福利待遇,就拿烧煤来说,正式工每月矿上分煤,是不要钱的,而民工就得花钱去买,虽然很便宜,但是,毕竟要花钱。凡是矿上的正式工不管用什么办法进来的,大多数不下井,就算下井不是班长也是组长,总之都是脱产干部。企业里,正式工看着合同工,合同工看着临时工。这种模式从有了工人这个名称开始就一直延续到今天。就跟农村一样,在旧社会地主看着管家;管家看着长工;长工看着短工。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的劳动潜能发展到极致。

    工地的位置分好了,关系硬的在靠马路一边,差点的往里,看来占地的关系最差,分到最里边,紧靠山坡的地方,里马路远,运材料就不方便,同样是一车沙子,里面的就得加上5块钱,要不没人给拉。放好线后,楼房的基础边缘离山坡上的平房仅有50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