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殿试(四) (第2/3页)
步入一段即将被书写的历史。
盛长权步履沉稳,踏着冰凉光滑、几乎能照出人影的汉白玉台阶,一步步走向那光芒与威严并存的殿门。
他能感受到身后不远处袁慎那刻意调整过的、几乎无声的优雅步伐,心里不免嘀咕一句:“这袁善见,什么时候都不忘风度。”
同时,他也能用眼角余光瞥见侧前方王佑臣那龙行虎步、带着武将世家特有的干脆利落,仿佛不是去考试,而是要去点将台。
至于陈景深,果然一如既往。
步履规矩,每一步的距离都像是用尺子量过,毫厘不差,如同他的学问般扎实,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殿内的景象更是恢弘得超乎想象。
金砖墁地,光可鉴人,巨大的盘龙金柱高耸,仿佛要撑起整个苍穹,穹顶之上绘有繁复精美的藻井,色彩绚丽,栩栩如生。
御座高高在上,在特定的角度反射着晨曦的光芒,令人不敢直视。
两旁侍立着文武重臣、勋贵宗亲以及手持明晃晃仪仗的宫廷侍卫,一个个面无表情,如同庙里的金刚。
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与檀香混合的馥郁气息,这“天家味道”更添几分神秘与威严,也让初次闻到的人有些头晕。
盛长权的灵觉异常敏锐,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家父兄投来的关注目光。
尤其是父亲盛紘,那目光灼热得仿佛是探照灯般死死地焊在自己身上,让他后背都有些发烫。
他心中暗笑:“父亲大人,您再盯下去,儿子我这袍子怕是要被您看出两个洞来了。”
当然,他谨记礼仪,不敢回望,只是将这份家人的期盼化作更加沉静的心神。
贡士们入殿后,按照指引,在御道两侧指定的位置跪下,行那最为庄重的三跪九叩大礼,同时山呼万岁。
整个过程,无人敢有错漏,动作整齐划一得像是同一个人,气氛庄重、压抑到了极致。
许多贡士的额角已渗出细密汗珠,甚至有人的腿肚子都在微微转筋。
盛长权依着兄长盛长柏亲授的《陛见仪注》中的法门,调节呼吸,心无杂念,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极致,一派充满了对皇权的敬畏与身为士子的庄严感,倒是比许多人显得从容。
“众卿平身。”
一个平和、沉稳,却带着天然威仪与不容置疑力量的声音从御座方向传来,并不如何响亮,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谢陛下!”
贡士们不敢抬头,触犯龙颜,只是再次叩首,然后才小心翼翼地起身,过程中垂首躬身,如同成熟的稻穗。
盛紘在百官队列中,看到儿子动作流畅标准,礼仪无可挑剔,在一众或紧张或僵硬的贡士中显得颇为出挑,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稍稍一松,下意识地就用袖口擦了擦自己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暗自庆幸:“好好好,总算没在这礼仪上出差错,回去定要好好谢谢柏儿对他弟弟的悉心教导。”
而盛长柏的嘴角亦是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似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和放松。
接下来,由内阁首辅韩章老相公出列,代表朝廷朗声宣告,声音苍老却洪亮:“陛下有制,策问天下贡士!”
随即,早有训练有素的内侍太监们,手捧覆盖着象征皇权的明黄绸布的试卷盘,步履轻捷却无比恭敬地,如同传递什么绝世珍宝般,送至每位贡士的跟前。
随后,在礼官的引导下,众贡士依序退出紫宸殿,前往东西两侧的偏殿。
那里,才是他们今日真正的战场——殿试考场。
偏殿考场早已布置妥当,数百张书案整齐排列,笔墨纸砚一应俱全,虽不及正殿恢弘,却更显肃穆凝重。
殿内有监察御史并鸿胪寺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