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0章 赛级突破!把希望的火种继续保留住 (第3/3页)
力开始听袁郭强说完都有些忍不住要闭上眼睛。
虽然说银牌也很好了,但是谁叫之前拿过金牌呢,而且也拿了世界纪录,那当然想要保持住。
心态不同了。
一枚银牌自然和原本的想法有出入。
而且我们只拿过奥运会的接力金牌,世锦赛的接力金牌还没拿过呢。
那没拿过,当然也想要啊。
拥有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双接力金牌,那才能说明现在我们是现役最强的接力队。
少了这个。
多少有些缺点意思。
直到袁郭强突然在旁边开口:
“这……”
“可以啊!培猛!!!!!!!!!!!!”
嗯?
可以?
什么可以啊?
余位力一张开眼睛,却发现,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培猛……
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崩溃局面。
反而是在奋力地咬住。
你要知道那可是布雷克呀。
他在这里通过流畅的交接,大幅度展开自己的极速维持天赋,你不被拉爆?
何况张培猛的极速维持本身也没太多天赋啊。
可是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情况?
我靠!
余位力都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当然是在心里爆的。
所以他瞬间就get到了袁郭强的惊讶。
因为此时此刻他看过去又何尝不是惊讶呢?
而只要张培猛这一棒能够咬住。
即便是被甩开一些也没关系,不要被甩爆了就行。
能多咬住一些,那么后面两棒能够反杀的可能性就会加大一分。
起码。
他这里要是咬不住,比赛就已经结束了,后面也不可能追得上。
都是这个段位的人了,而且拿牙买加作为对手也演练了这么多次,每一棒只能落后多少,落后多少就没有希望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啊。
也就是说。
你看起来张培猛在这里很狼狈,怎么也追不上第一的布雷克。
但其实在内行人的眼中看来,他在这里已经创造了出乎意料之外的场面。
他已经很顶了!
张培猛为了去追上布雷克,在这一瞬间真是在全力激发自己的臀部天赋。
练了这么多年的臀部,虽然对他的帮助很大,但其实苏神也认为他一直没有真正把自己的同步天赋开发出来。
只是借助了把臀大肌练强之后的基础数据而已。
一些基础数据达到后的技术技能开放,并没有做到特别好。
但是这个方面又不是说你只要老老实实训练就可以做到。
有些技术你能会就会。
感觉不出来,没有办法在实战中发挥提高自己的成绩,那就是不会。
只是学个样子毫无意义,因为短跑还是要看最后的成绩是多少。
而这个方面,苏神只能给他做一些参考和引导,至于最终能够做到什么地步,还得看他自己。
毕竟运动员到了这个水平后,那更多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砰砰砰砰砰。
张培猛的确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强的对手。
而且是自己直接对抗的对手。
虽然也看过苏神呢博尔特这种外星人,但那毕竟不是自己直接的对抗,他们也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对手。
而现在布雷克。
就是自己的对手。
自己要对抗的也就是他。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速度已经从最高的极速维持开始往下掉了,虽然也叫做极速阶段,但其实离最高点已经慢慢进入了下滑曲线。
你把它叫做次极速也没问题。
这时候奔跑时,脚落地的瞬间会产生巨大冲击力。
张培猛感觉得到。
如果缓冲不当,冲击力会顺着腿上传到躯干,不仅震得身体发僵,还会让支撑腿“陷”在跑道上。
让自己落地缓冲时间变长。
变相拖慢步频。
比如张培猛落地前0.03秒,臀中肌会提前收缩10%,把髋部轻轻向上“提”1厘米。
这个动作能让支撑腿落地时,膝关节弯曲角度精准控制在140度。
不是太直也不是太弯。
太直了缓冲不足,冲击力直接震僵肌肉;太弯了缓冲过度,腿像“踩进泥潭”,蹬地发力会滞后0.05秒。
张培猛瞬间采取140度的弯曲角度,刚好能让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形成“弹性缓冲”。
肌肉先轻微拉长吸收冲击力,再立刻回弹释放能量,把“落地耗损”变成“蹬地助力”。
对比来看,若臀肌没发力调整髋部,落地时膝关节可能弯到130度,这就是过度缓冲。
当每步缓冲时间从0.08秒变成0.1秒。
步频也会大幅度下降。
速度自然掉得快。
张培猛靠臀肌控住缓冲角度。
等于每步少浪费0.02秒。
他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臀部肌群能“优化落地缓冲”,减少速度损耗的一种办法!
砰砰砰砰砰。
随着疲劳度继续升高。
这时候躯干前倾角度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太陡,比如前倾60度,能让重心更靠前,蹬地推进力更直接,但空气阻力会增加,身体正面迎风面积变大。
太直,比如前倾50度,空气阻力是小了,但重心靠后,蹬地时容易“向后坐”,推进力打折扣。
那怎么办?
张培猛下意识就采取臀大肌收缩幅度大时,髋部向后“沉”。
带动躯干自然前倾1-2度。
臀中肌两侧发力均衡时,躯干不会左右歪,前倾方向能精准对准跑道正前方。
张培猛跑到70米后,通过臀肌微调把躯干前倾稳定在55度。
这个角度下,空气阻力比60度时减少8%,同时推进力只比60度时少3%,属于“力与阻的优秀平衡”。
这么一对比,布雷克能全程保持55度前倾,靠的是天生的肌肉控制感。
张培猛这边靠臀肌“硬调”角度。
虽然累,但能避免因躯干晃导致的“力阻失衡”。
比如前倾忽陡忽直,每步能量浪费可能差10%,跑下来差距可能就是1-2米!
而且你能和布雷克这样的历史顶尖天赋对比即便是内一些,即便是强行调整能够跟得住……
都是一种胜利。
别人不知道,但是苏神知道啊。
张培猛这里做的是,臀部肌群能“控制躯干前倾角度”,平衡“推进力”与“空气阻力”技术。
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臀部肌群利用技术。
他没想到张培猛可以在这里将其激发。
80米之后速度的维持更加困难。
不是每个人都是布雷克。
感觉自己的身体快到极限了。
他为了追赶布雷克,已经是早早就让自己的身体进入了冲刺状态。
而他自己本身可不是这样奔跑的节奏,那么这里给他造成的负担就很大,即便是他在过程中领悟了一些臀部肌群运作的高级技术。
到了这里也还是疲劳感袭来。
苏神这个时候回头看了一眼,因为他也要准备开始预跑。
他看到了张培猛这里的困境。
是他的话,他肯定会说一句——
利用你的大屁股去激发你的摆臂呀。
这话怎么说呢?
臀部肌群在下面和摆臂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大了。
很多人忽略了“摆臂”对极速奔跑的影响。
摆臂不仅是平衡身体,更能通过“上肢转动”带动下肢步频。
但如果摆臂和下肢发力“不同步”。
比如右臂前摆时,右脚还没落地。
就会出现“动作对抗”。
上肢往前带,下肢往后拖,能量全内耗了。
张培猛这里就是典型,或者说他之前一直都有这个问题。
只是在这里因为强行推动自己的急速延长,导致问题凸显的更明显。
你要知道。
臀部肌群恰恰是“上下肢协同的中间轴”。
培猛!
想到这个点呀!
因为臀大肌收缩蹬地时,会带动同侧的背阔肌一起收缩,而背阔肌直接连着手臂。
等于臀肌发力时,会“顺势”把摆臂的节奏往前“拽”半拍。
这样自然而然就能让自己的速度下降延缓!
这时候……
张培猛……
还真是……调动臀肌时。
右臂前摆的时机能精准卡在右脚落地前0.02秒。
同时左臂前摆卡在左脚落地前0.02秒。
这么一做,摆臂和步频的同步率从85%提到95%。
同步率一高,摆臂就从“额外消耗”变成“助力推进”。
每一次摆臂都能给身体一个向前的小惯性,步频不用刻意发力就能稳住。
反之,若臀肌没带动摆臂,同步率掉至70%,摆臂反而会“拖慢”步频。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选手跑起来“手忙脚乱”,本质是上下肢没靠核心和臀肌拧成一股劲。
叫做力量跑了。
或者叫做劲散了。
这叫做——臀部肌群“提升摆臂与下肢的协同效率”,减少“动作对抗”的技术点。
说到底,臀部肌群的作用远不止“发力”和“稳定”,它是把“落地缓冲、躯干角度、上下肢协同”串起来的“技术核心”。
极速阶段或者是下滑后的次极速拼的就是“细节容错率”。
如果每一个小环节差0.01秒、1厘米,全程累加就是肉眼可见的差距。
张培猛这里深度调动臀肌,等于同时优化了五六个技术细节。
也正是这样,才能在布雷克的“接力高速巡航”下不被彻底甩开。
这也是他短跑技术从“单一发力”走向“系统协同”的关键。
越顶级的选手,越懂用核心肌群,把全身动作“捏”成一个高效的整体。
只要完成了这一步,整个人的速度质量。
都会往前迈一大步。
而且把这一步能够做出来之后。
就能够去安排更高阶的进阶技术。
比如髋部微弹振配速法等等。
不管怎么样,做到了这几步后,张培猛在这里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即便是布雷克,本身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没把这家伙给甩飞。
仅仅只是甩开了不少。
这可和他原本设想的有点不同。
看起来。
你们东方人的确是经常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啊。
不过。
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能拉开这么远也足够了。
后面的事情还是交给后面的几棒去做吧。
自己就是需要完成这一次交接即可。
就是往回头又看了一次,确定了张培猛的位置。
心里松了口气。
毕竟如果张培猛这一棒崩了。
那后面自己再怎么跑也没用了。
他已经看出来。
牙买加是正儿八经好好练过。
不说现在交接技术变得有多好,但起码是平均水平了,这和美国队那边所谓的练过完全是两码事。
幸亏张培猛绷住了。
还给种花家接力队留下了希望。
该死的,看来新的技术必须马上安排上了,两年后都没有大赛正好进行改变。
不然的话。
鬼知道牙买加队还会不会有进步空间。
他们的交接技术还会不会继续进步。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张培猛在这里把自己逼到极限后的领悟,留下来的希望火种。
自己。
可不能让他熄灭。
不能让他断了。
必须。
更亮才行。
否则。
博尔特这边。
可不好过。
想到这里苏神,眼皮子跳动了几下。
似乎定了某种决心。
待会儿……
这么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