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粮秣主任  丁玲全集(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粮秣主任 (第3/3页)

个农民女婿。我问闺女自己的意见呢,一切都应该由她自己做主嘛。老李更笑开了,他说:“她说得倒好,说过几年农村也要工业化的,她不反对工业化,她将来就留在村子上开拖拉机。你听,说得多好听,哼!后来才知道,人家已经自己找下‘对象’了,还不是一个耍土圪塔的。”

    小杜便又告诉我,李伯伯的堂弟李洛平,和他的侄子李治民都在修配所当工人,他们家还有两个人当水库一修建就参加了工程工作。现在已经离开水库工程局调到别的地方去了。

    老李的神情又变了,说不出的心满意足,但仍保持着他的慢悠悠的神气说道:“官厅村一共有二十多个人转了业,都跟着水库的修建转入了工业。都是年轻人,都比我强,他们都不只做工,还学习到技术。那个李洛平一年就学会了掌握车床,如今已经在带徒弟呢!”

    我想起了我头一天在修配所见到的一切。那里已经只剩五十几个工人了(因为工程快完,有些人调到别的地方去了)。只有几个是老工人,都是青年,还有两个女民工也在那里学习,李洛平就负责一个女民工的技术学习。李洛平穿着翻毛皮鞋,蓝布工人装,就像一个中学生来做工,一点也没有农村孩子的土气。我简直没有想到他就是原来官厅村这穷农村的孩子。我一边说我看见过他,同意他们对他的赞许,一边心里惊奇这种变化。时代的脚步跨得太大了,我仿佛听到这种声音,虽然我不是今天才听到的,虽然我时时都合着这音节行走,可是我仍然经常的要为着这紧凑的节奏,激烈的音响而震动。

    天太晚了,我不愿太妨碍他们的工作,我向他们告辞,洛英不等我说完,就陪着我走出了小屋,而且首先跨进了吉普车。他说他要送我回去,他要到工地去,他说他喜欢在那里走。那明亮、那红火是他做梦也梦不出的地方,他把那里形容成天堂一般。

    我们的车又沿着山,在窄窄的路上往回开。因为是晚上,喇叭就响得更厉害,这时什么声音都听不清了。几处断崖的地方扎着木架子,这种架子只有北京扎天棚的工人才能扎,他们可以悬空高高的扎着,可是非常结实,能载重,人在架上爬上爬下非常方便。晚上他们也不停工,打着探照灯,人挂在架子上工作着,架子上的影子,图案似的贴在悬崖上,真是多么雄伟的镜头啊!

    车慢慢朝着最热闹的地方,最亮的地方走,已经听到扩音器里放送的音乐,听到混凝土搅拌机喀喀喀喀的声音。老头沉不住气了,他在我后面把头俯过来,大声说:“老丁同志!你看呀!这就是咱们的老地方呀!看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看人们使多大的劲来改变这地方!”

    车子走到拦洪坝的头前停下了,已经不能前进。我的住处在河东,我要经过坝(现在还是工地)走回去,我要从这二百九十公尺长的坝面上走回去。我要穿过几千人,要穿过无数层挑土的、挑沙子的、背石头的、洒水的、打夯的阵线,我要绕过许多碾路车,我常常找不到路,迷失在人里边。我每天出来都要通过这个坝,这是一个迷宫,我一走到这里就忘记了一切,就忘记了自己,自己也就变成一撮土,一粒沙那样渺小,就没有了自己。

    握别了老罗,李洛英和我用同样的心情走到了工地,他紧紧地拉着我,怕人们把我们冲散,但两人在一起对别人的妨碍更大些,所以还是常常得分开。

    年轻的小伙子们,在夜的景色中,在电灯繁密得像星辰的夜景中,在强烈的水银灯光下,在千万种喧闹声融合在一个声音中,显得比白天更有精神,他们迈着大步,跑似的,一行去一行来,穿梭似的运着土、沙……他们跟着扩音器送来的音乐,跟着打夯的吆喝,跟着碾路机的轧轧声跑得更欢了。他们有的穿着买来的翻领衬衫,有的穿着雁北所流行的惹人注意的大红布背心。他们有时同认识的人打招呼,有时鼓励着旁人,和人挑战似的呼喊着。这些人大都是河北各县的农民,可是我觉得他们又同我熟识,又同我不熟识了。他们虽然是在挑土,在推斗车,可是他们脸上浮着活泼的气息,他们并不拘谨,他们灵活,他们常常有一种要求和人打交道的神气,他们热烈,他们并不想掩饰自己的新的欢乐和勇敢。有些人认识老李,又看见老李同我走过,就和老李说话,问我是谁。有个别认识我的,就朝着我笑。我又要看这些人们,又要注意不碰着人,又要注意脚底下,一会儿走在碎石路上,一会儿走在沙子路上,一会儿又踩着湿泥。我们也好像参加了劳动,参加了战斗似的紧张地走过。

    虽说走过来了,我们到了坝的东头,站在溢洪道起点的地方,但这里也还拥挤着人们。李洛英和我抬头四望,在这时我们没有谈话,连眼色也没有交换,但我们彼此很了解。我们在这样的场面底下,只有低头。李洛英仍然忍不住冲破了这沉默,他用那种轻声的调子,慢悠悠的好像是自语似的说道:

    “老丁同志!你知道我们是站在什么地方么?我们的脚底下,就是往日的官厅村,就是我从小住的地方。你看,现在这村子没有了,连一点影子也没有了。你以为我该怎么想?嘿!老丁同志,彻底的把那些贫穷,把那些保守,把那些封建都连根翻了。这里是混凝土,后边是新官厅村,说不上高楼大厦,可是整齐,刷刷新,里边住着建设幸福的人们。你再看,这永定河两面,这是什么世界啊!电灯比星星还多,比水晶还亮,参观的人们说这像上海,像重庆……我没有到过那些地方,也许那里是繁华的,可是这里是些什么人啦?是些什么事?是移山倒海,是些没有自己,一股子劲为了祖国的建设的好汉们。这里有享受吗?劳动就是享受;这里有荣誉吗?劳动就是荣誉;这里有爱吗?劳动就是爱。老丁同志!我从那个世界,旧的世界到了现在,眼看着变,你说我这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我没有看他,也没有说话,我不愿打断他。过了一会儿,李洛英又说了,他的声音高亢起来:“什么是共产党,我讲不全,因为我没念过什么书,可是我懂得,党就是要人人都有幸福,为了人人的幸福,尽量把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力量拿出来。咱老了,咱现在看水位,仅仅看看水位是不够的,咱还要学习,还要提高,还要帮助人,我要把咱这几根老骨头拿出来,不能让年轻的走在头里。我已经看见官厅村变了样,它明年还会好起来,它后年还会更好起来,我在这里,我的家在这里,也会越过越好。可是假如将来有人问起我,你使了什么力量呢?我要答得上来,我要我心里不难受,觉得我没有吝啬过,我同许多人一样,我不是空着手走过来的。你别看我这样子又干又瘦,这都是过去受的罪,我今年才五十六岁。我心里快活,我还有许多年为人民服务呢。老丁同志!时间不早了,我再送你一段路,你也该休息了。”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我太兴奋了。我一点也不想回去,我望得远远地,望到这口子外边,望到远远的蒙蒙茫茫的一片地方,我想:“是的,旧的官厅村,穷苦的,经过了多年斗争的官厅村没有了,压根儿没有了。这里有的是更广阔的,新的,幸福的世界。湖山变得更美丽,人变得更可爱;粮秣主任艰难的生活过去了,李洛英成为更加有生气的,充实的,懂得生活的水位看管人。……”

    我回头再望他,他是多么亲切地站在我旁边,凝视着坝上的人群,有时又望望我。我最后说:“咱们俩谁也不送谁。过天要有时间我再去你那儿。”

    李洛英同意我的提议,我们分手了。我却没有走,我望着他的后影,他被人群遮住了,可是又看见了,我好像永远看见他精灵瘦削的身子在人群中隐现,他用他那微微闪烁的,带着一些潮湿的眼睛,抚摸着很多人。

    什么时候我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我不知道。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九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